1.小米2024年出车,你期待小米车吗?

2.小米汽车售价已出,整体看下来售价算贵吗?

3.小米设计一如既往,首款量产车内外设计曝光,价格成唯一期待

4.不只小米,上海车展这四款全新电动车预计都要卖30万以上

5.如果小米造车,每辆车的利润也像手机那样,不超过5%,会怎么样?

小米2024年出车,你期待小米车吗?

小米汽车价格预测分析-小米汽车价格预测

小米要出新车了,这是一个爆炸新闻。2024年之后每年退出一辆新车,三年内卖出90万辆车。其实我特别期待小米出新车,在我眼里,小米出新车,不会太贵,符合大众消费标准。

我是小米忠实粉丝,小米手机刚出来时,我们就够买小米手机。小米智能机,那会五六百元都可以买一部手机。苹果手机一部需要五六千元,小米手机和苹果差了上十倍。

在我眼里手机能用就可以,对手机没有太多要求。这些年手机都用习惯了,不在对手机有太高渴望。我记着刚开始用小米手机时,身边人会说,小米手机不好,会发热会死机。其实好多时候,我们不要在乎别人说法,自己开心就好。

我主要看上小米手机价格,之前再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新闻。一个农民工,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一晚上打了120个电话,后来被限制了,以为是电话。看到这个新闻,让我想了好多,尤其是年轻人,不要过于追求高品质生活,而是多回头看看父母和家人。我们可以买个一两千手机,给父母买一部手机,或者少喝一杯咖啡。给父母打一个电话,给父母一点生活费。

小汽车成为了我们代步工具,宝马奔驰这些汽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遥不可及。小米推出汽车,如果价格合当初小米手机一样,让我们都能接受,三年销售90万卖不是梦,是现实。

现在我们一人一部手机,手机成了我们生活一部分。以后我们出门,都坐私家车,一家两三辆汽车不是梦想,而是现实。

三年时间,我现在开始存钱。三年后买一辆小米汽车,三年厚我也是一个有车族,想想都开心。

小米汽车售价已出,整体看下来售价算贵吗?

作为一家创新型科技企业,小米所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足够让人惊艳。在硬件研发和电子产品的制作方面,小米也本着质量为上的原则,对于细节更是做到了精益求精。而近期小米宣布,将会和奔腾合作推出第一辆小米汽车,这无疑让米粉们非常的激动。那么对于这样一款价格可能不会太便宜的汽车,米粉会不会选择购买呢?

首先,这款汽车的性价比可能比起小米的其他产品来说并不算特别高。小米有品曾经和奔腾一起合作推出了一汽奔腾T77的米粉定制版,这款汽车的起步售价为12.48万元。而T77原车起步价则只有8.98万元,溢价高达2.5万元。整辆车最大的亮点是加入了3D全息影像系统,同时还可以支持语音交互和视觉互动功能。可以说这套系统的加入,使整辆车的科技感提升了不少。

其次,这款汽车的车身长度为4525mm,轴距为2700mm,作为一款紧凑型SUV,车子内部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舒适性也很高。而且从外观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汽车前脸用的是六边形的满天星状进气格珊,再加上两侧的犀利大灯组设计,使整个汽车看起来非常大气。从侧面来看,车身用单腰线设计,富有层次感。在一些细节方面的设计更是相当新潮,符合年轻人审美。

最后,从内饰方面来看,这款汽车用的是环抱式的设计,并且搭载了全液晶仪表盘和悬浮式的大尺寸中控屏,可以说科技感非常的强了。动力方面搭载的是一台1.2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05kW。并且还匹配了6速手动或7速双离合变速箱。

综上来看,这款汽车最大的亮点也许就是3D全息影像系统以及语音交互和视觉互动功能了。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而且十几万的价格对于注重实用性的车主们来说可能并不是特别划算,但是对于很多狂热米粉来说,小米所推出的第一款汽车还是相当值得购买的。

个人觉得一辆车的好坏不能用品牌和国产进口去区分,其实国产车近几年也有做得很不错的,所以说还是由消费者说了算,只有使用了才知道真正的价值,如果真的不错的话,消费者愿意去为它买单,那他就是好产品,而且我也相信,中国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也希望能造出很好的产品

对于汽车,我有三不买:1.价格太贵的不买;2.油耗太高的不买;3.新车上市第一年不买。

奔腾T77这个车吧,销量一直不是很好;这个车应当说质量还可以,但是品牌影响力这类的软实力还是有些欠缺的。你说的这个众筹的T77我姑且认为他是新车新科技,买这种车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被当成小白鼠;老款车的优势是技术成熟稳定,反过来也就是新款最大的问题。

当然T77可以买,但是绝对不是一上市就买;第一个是这个车没有那么优秀,再就是新车上市优惠幅度不大。新车上市之后半年是一个不错的点,这个时候该有的优惠基本都有了;对比一下新车主口碑,之后才是我们考虑是否要选择这款车的时候。

小米设计一如既往,首款量产车内外设计曝光,价格成唯一期待

跨界玩家造车在近些年来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众多跨界造车的企业中,受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小米。自从雷军在2021年宣布赌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每当小米汽车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网上引起热议。

近日,继传言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张造车资质后,小米汽车新车内外谍照也陆续曝光,再次在网上引起了众多讨论。

为何都在关注小米造车?

相比阿里、百度、魅族、华为等科技巨头进军汽车市场,小米造车为何能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呢?这其实跟小米在手机行业的口碑脱不了干系。

小米手机在大多数人心中,虽然在体验上不是最佳,但在性价比上绝对是同价位手机中最高的一个。即便是近年来小米手机也在冲击高端市场,单从参数上看,小米高端旗舰机也是所有手机品牌旗舰机中的良心之作。

当雷军宣布进入汽车市场后,外界最期待的就是希望小米汽车能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打下来,毕竟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价格上都远高于燃油车,价格问题也正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相信以性价比出圈的小米,在进入到汽车领域后仍能坚持在手机市场的初心。不过外界的期待也让小米汽车倍感压力,如果定价过高,小米就辜负了这份期待;如果定价又过低,小米自己肯定也是得不偿失。其首款量产车上市之后该如何定价,也是考验雷军的一大难题。

外观及内饰设计曝光,小米汽车还有何期待?

在1月份的时候,网上就流传出了小米MS11的效果图,从效果图来看,基本与早些时候曝光的工程图造型一致,似乎已经坐实了小米首款车型的外观设计。

具体来看,该效果图为轿跑造型,前脸为封闭式设计,车顶配备有激光雷达,整体的外观设计偏运动。但也有网友提出了质疑,认为小米MS11在设计上撞脸了保时捷和迈凯伦;也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小米汽车的设计怕不是手机设计部门参与的”,而小米手机在设计上就从未有过正面赞美。

除外观设计外,近日小米汽车的内饰设计也得到了首次曝光,虽然无法确认是否为最终量产版本,但用传统的屏幕布局已经没有太大悬念,并不会像当下大多数新势力品牌那样,过度地追求所谓的科技感,恨不得将屏幕铺满整个前排。

另外,小米汽车的车机系统也将由小米自己提供,搭载MIUI Car车机系统后能有怎样的体验,确实值得期待一下。可以肯定的是,在智能科技配置上,小米汽车不会让人失望,毕竟小米本就是做智能手机起家,玩生态就是它的优势,未来或许也会在汽车上实现小米智能家居的调控。

最后就是智能驾驶,去年8月,在“雷布斯”公布的8分钟自动驾驶技术路面测试的实拍中,小米充分展示自己自动驾驶技术算法及全场景覆盖的能力,但量产后究竟能达到怎样的自动驾驶水平,也只能期待一下。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结合现有的信息来看,关于小米汽车的设计,已经不用再期待,几乎和手机一个水平,同时,小米汽车的动力系统也不用太过期待,纯电动汽车之间的比拼也并非性能,而是续航。车轱辘认为,现在关于小米汽车的期待主要还剩MIUI Car车机系统、量产智能驾驶水平以及价格三个方面,其中价格是决定小米汽车能否一炮而红的关键。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不只小米,上海车展这四款全新电动车预计都要卖30万以上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售29.99-36.99万元,贵不?日前,网络上曝出了小米汽车首款车型(代号MS11)最新的渲染图、配置,以及其售价。当得知该车的价格时,网友们直言贵了。

评论来源于网络

的确,现在新推出的纯电动车动辄就是30万级别了,着实令人怯步。想想在燃油时代,15万能买到很多不错的燃油车了,30万更是能满足你的豪华梦。但在新能源时代,30万似乎只是一台好电动车的入门槛,15万想买一台续航里程长、品质好的电动车,谈何容易!

对于30万的电动车,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特斯拉的车型,这一点也不奇怪。在30-40万价格区间的纯电动车里,不管是特斯拉Model Y还是特斯拉Model 3,都有着不俗的销量。

如果你问我30万买特斯拉好不好,其实主要看你个人,喜欢就买。但我更推荐比亚迪汉EV冠军版、极氪001,还有丰田bZ4X,主要是大厂出品,品质有保证。不过,即将在4月18日开幕的2023上海车展,也有一波预计30万以上的纯电动车亮相,如果不着急用车的话,不妨看一下。

广汽埃安Hyper GT

不得不说埃安Hyper GT的造型十分惊艳,广汽埃安最新的“AI神箭”LOGO车标、旋翼门、三段式电动尾翼的加入,让这款车拉风了不少。此外,埃安Hyper GT的风阻系数为0.1Cd,是全球最低风阻系数的量产车。

新车的内饰看起来十分简洁,不过用料比较奢华,例如座椅面料用墨尔本Na头层皮制作;车内的木制饰板则来自亚马逊地区的80年树龄以上实木。

埃安Hyper GT是一款纯电动轿跑车,基于AEP 3.0平台和星灵电子电气架构打造,拥有比较出色驾控性能。新车全系用后轮驱动,电机最大功率250kW,最大扭矩434Nm,“零百公里”加速4.9s。

埃安Hyper GT还搭载了3颗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以及风云三号卫星红外遥感技术,新车不仅能准确预判路况和障碍物,还可以在夜间或雾霾、沙尘等恶劣天气下识别出行人和动物。

腾势N7

作为腾势汽车的第二款车型,腾势N7基于腾势INCEPTION概念车打造而来,整体造型比较低趴。同时新车用了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式尾灯等流行设计元素。

腾势N7是一款大五座中型SUV,其长宽高分别为4860/1935/1602mm,轴距2940mm。值得一提的是,该车将搭载一套帝瓦雷音响,价值在2万元左右。据悉,音响效果超棒,车主在车内就可以轻松地享受到高品质的音乐盛宴了。

动力方面,腾势N7用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版本。其中,单电机版本最大功率为230kW,双电机版本前后电机的最大功率分别为160kW和230kW,“零百加速”时间最快在3秒级别。新车还使用比亚迪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全新电池温控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

大众ID.7

大众ID.7是帕萨特电动继任者,将在北美、欧洲和中国同步销售。新车基于大众纯电MEB平台打造,定位为纯电中型轿车,其长宽高分别为4940/1860/1530mm,轴距为20mm。

大众ID.7的内饰设计比较简单,用15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内置最新HMI系统,功能和响应速度都有一定的提升。另外,新车还配备了AR HUD显示功能。

大众ID.7将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不同形式,最大续航里程有望超过700km。

起亚EV6

其实起亚EV6早已在全球其它国家上市,而且还收获了“2022年欧洲年度车型”和“2023年北美年度车型”两项大奖。该车将以进口的形式进入国内,提供GT和GT-line两种版本。

起亚EV6的整体造型很有跨界车的风格,运动感很强。得益于起亚E-GMP电动汽车专用平台,该车拥有2900mm的超长轴距,有着不错的乘坐空间。

动力上,起亚EV6 GT-line四驱版最大功率239kW,最大扭矩605Nm,0-100km/h加速5.2s;EV6 GT最大功率430kW,最大扭矩740Nm,0-100km/h加速3.5s。在800V快充模式下,车辆电量从30%充至80%仅需14分钟。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逻辑非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如果小米造车,每辆车的利润也像手机那样,不超过5%,会怎么样?

那市场的新能源车价格可能会打价格战,降低价格。

小米的首款车型极有可能是经济型车型。在此前雷军发起的网络投票中,希望小米第一辆车在10万元以内的人数最多,其次为10万元到15万元。细研究小米的发家史,小米手机前中期主要通过高性价比实现市场突破。

小米之前有一个口号,硬件的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更多希望通过后续的生态服务获取利润。因此小米首款车型极有可能推出高性价比的经济型车型,抓住更多粉丝用户。随后通过后续生态进行全生命周期商业模式拓展(金融、保险、软件、生态硬件等)。

02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将成为小米汽车的核心武器。除了本次招聘人员主要以自动驾驶领域岗位为主外,小米对于自动驾驶的投资步伐也没落下。6月3日,小米参与了智能驾驶技术及产品供应商纵目科技1.9亿美元的D轮投资。

6月8日,小米和高瓴、美团共同领投了激光雷达头部厂商禾赛科技超3亿美元的D轮融资。通过与众多自动驾驶研发团队直接合作,对于小米既有品牌的加成,又有相对成熟稳定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可以使用。

03小米极有可能取研发总部在北京,生产交付地与其分开的模式。本次招聘信息上显示的工作地址皆在北京市海淀区,也因此被业内解读为“小米汽车研发中心总部即将落户北京”。目前各个车企及新入局汽车产业的高科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研发总部放在北京有利于小米快速组建造车人才核心团队。小米未来将会从新造车势力和传统造车势力中招揽一批掌握汽车开发know-how的工程师人员补充造车基因。04小米首款车型代工的可能性极高。

近期比亚迪、长城都传出了为小米代工的消息。小米本身不擅长制造相关的业务,更擅长用户体验及产品开发。小米核心团队的基因是做操作系统,模仿苹果供应链寻找代工,该模式小米已经轻车熟路。众多造车势力中。

比亚迪有成熟手机代工经验的,与小米合作多年。同时比亚迪与戴姆勒合作腾势品牌,与丰田合作纯电动的经验将为小米造车代工带来更多的便利。比亚迪供应链的高度垂直整合是其最大的优势,与小米的合作。

比亚迪可以直接提供新能源三电和其他相关核心零部件,对于造车成本的控制具有先天优势。甚至小米也可能直接使用比亚迪现有的纯电车型平台,加速造车速度。05凭借广阔的朋友圈,通过造车构建小米新智能化生态。

是小米破局的关键。正如近期国内很多汽车产业大咖接受访时表示,小米入局时间太晚,想要超越头部企业很难。但小米极有可能通过对整车软件架构的自主定义、设计,自主掌握智能汽车的核心能力,同时基于对上述能力的掌握。

打通自身其他产品的生态链,同时与众多互联网企业形成同盟,形成人-车-手机-智能家居一体的智能化生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