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陵国家遗址公园的三大板块

2.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的遗址公园简介

3.元大都雕塑来历

4.广州有哪些适合周末citywalk的园林?

5.绿色建筑景观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三)

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图,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荒野是我们在现象世界中能体验到的生命最原初的基础,也是生命最原初的动力。荒野的价值,既在于它生发出人类各种奇特的体验,也在于它在各种荒野地上不断的生发出多种多样的地形特征与独特的故事。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公园,叫网纹红土公园,其实刚听这名字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叫网红公园,再仔细一看,原来不是,所以特意也去网上搜了下这个公园的来历,项目位于南昌绿地安南小镇旁,距离南昌市区中心约38km,基地占地约16公顷。作为整个安南小镇的生态核心,保存了本地原生的红土地形地貌,将自然风貌同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打造富有科普、教育、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生态景区。红土遗址公园包含一系列的游乐场、大型雕塑、景观硬软铺地,使得与其他空间相关联及互补,成为可呼吸的小镇生态栖息地,让孩童可以玩耍,为居民和访客提供服务。一起去看看吧!

还是和范二先生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红土公园吧。

自驾路线就不说了,直接导航到安义绿地安南小镇就可以了。

这个公园是不需要门票的了,因为是安南小镇的配套公园。

停车可以停在安南小镇的停车场,不过如果周末人多,那里的车就会多,就不够停车位了。

可以在公园附近找一个停车场也行,不用去等车位的。

虽然南方也进入了冬天,但丝毫没有冬天的迹象,中午的温度可以上升至20度。

这样的天气,当然不能辜负了,要多出来走一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呼吸下新鲜空气。

网纹红土公园的大门,门口是不能停车的,因为这里车根本上不去的。

进入冬季,到处是一片漂亮的景色,比如这个芒草,到了这个季节是最漂亮的时候。

公园里在林间小道上都修了这样的道路,方便游客游览。

有游客已经迫不及待的下去拍照片了。

山间的植物的叶子也变成了这个季节该有的颜色,由绿变黄再变红。

这里最多的树就是松树了,基本上都是这种松,公园还有藤条做成的拱门,春天的时候应该会有花吧

有宝妈带着小朋友来这逛了,可以学习到很多的知识。

我们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一片红土地。

片红土地质学名称是网纹红土(Plinthitic?Horizon),成因是在第四纪冰川期及后续的鄱阳亚冰期的冰嘖物,经湿热气候条件下的淋溶和风化产物。

其断面特征为不同年代的红色土层中夹杂着蠕状白斑状红泥,所以网纹红土又称蠕虫状红土,形成了沟壑纵横的“红色荒漠”景观。

目前的情况是一个宏伟的红粘土山和一个大型的马尾松林。

裸露的红土在慢慢减少,植被覆盖率在慢慢增加。

由于红土是酸性土,能在其生长的植物品种非常有限,多是马尾松等先锋类树种,大自然在缓慢的进行自我修复。

荒凉和盎然,颓废和生机,自然的修复力和生机力让这里的一切展现出微妙的平衡。

公园旨在保护这片红土遗址,并形成一个废墟公园。它结合了生态策略,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并向公众开放,使其发挥地质科学和自然教育的作用,使人们能够了解土地和地球。自然美。

红土遗址公园是集大地景观,自然体验,生态修复,科普认知,休闲放松为一体的自然公园。

这种植被稀疏、沟壑纵横的“红色荒丘”景观,被考古专家称属于“旷野遗址”,这样独特的红土地,难得的惬意风光,引来不少朋友前来打卡拍照。

杜陵国家遗址公园的三大板块

一阁一街三园三遗址

未来公园景观构成为一古阁、一老街、天心三园、天心三遗址。

一古阁天心阁是全园的核心,全园景观由此展开,是全园的制高点,是俯瞰全园、眺望长沙城市景观的观赏点。按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要求,划定严格保护区,以确保古阁和古城墙遗址得到保护。

一老街保留现有老街(都正街)的道路骨架,将其铺上麻石板,通过保留、改造、利用原有场地上的景物,结合沿街商铺的设计,再现长沙老街氛围,以反映长沙极具特色的街巷市井生活。并将老长沙已消失了的街巷名、生活痕迹融入街巷设计之中,将长沙大茶馆、小吃、遛鸟、古玩、唱戏等市井活动进行生动地表现。

天心三园包括天心说唱园:长沙地方戏曲名目繁多,其中以花鼓戏最为出名,戏曲爱好者大都在公园中聚集成群,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天心书画园:于公园中部建设天心书画园,将有关长沙及天心阁的名人词咏在此展示,并可定期开展民间收藏,民间书画作品等特色展览。天心大茶园:现将于公园西北角重建大茶馆,且通过大茶馆中戏台、卜算子、跑堂等的设计和再现,将长沙人上茶馆喝茶、聊天、遛鸟的市井生活氛围描绘出来,并恢复楹联“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东坡诗”。

天心三遗址天心三遗址指的是天心阁在长沙历史中,产生较大影响的特有的三个古遗址,分别为:城南书院、吊马桩、烈女墓。由于此三大遗址均已不存在,规划对三处遗址进行意向性恢复,让人能够忆起遥远的过去。

城南书院:城南书院原是南宋大儒张栻及其父张浚于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建于南门外妙高峰,与岳麓书院隔江面对,张树和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后废为寺。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湖南巡抚杨锡绂为减轻赴岳麓读书学子的渡江之苦,决意将岳麓诸书生迁移至湘江东岸的城内就读,遂寻得天心阁下都司衙门空署一所,改建成书院,沿用宋张栻所创“城南书院”之名。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城南书院从天心阁下复迁至600余年前的创始地妙高峰。妙高峰下的城南书院后来发展演变成著名的湖南第一师范。

吊马桩:长沙城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传说,“关羽战黄忠”即是其中一个有名的故事。天心阁和“吊马桩”等地名由此而来。规划将此雕塑设于公园西部入口位置,与警世钟一起,形成良好的三角形景观视域。

烈女墓:天心阁下原有三座紧紧相依的坟墓,其中一座名“张烈妇坟”。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嘉庆年间,楚北兴国人张氏嫁与邻居李清照,生一子取名双喜。由于家境贫穷,夫妻俩到宋县令家帮工。不久,因其到云南赴任,李家全家跟随,途中,宋某因贪图张妇美色,多次调戏未成,于是设计陷害,其子遇害,张氏为保贞洁,投河自尽而死,李清照得知消息后,亦上吊自尽。事后,百姓将其一家安葬在天心阁下,左坟李清照,右坟双喜(其子),中间是烈女张氏。设计将其恢复,旨在以其为代表来体现长沙人敢爱敢恨的直爽性格。

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的遗址公园简介

汉代作为中华汉文化形成的主要标志时期,有着许多先进、时尚的文化,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发掘与传承,对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深入开发研究汉代时尚文化,采用碑刻、雕塑、园林、演艺等综合措施,形成以展现汉代时尚文化展示区,为公众提供欣赏、体验、学习、参与的展示体验区。

杜陵遗址文化保护展示区

(1)杜陵陵墓展示博物馆

杜陵陈列馆位于陵园西侧,是一座以汉代建筑为原型,现代化陈列手段的综合博物馆。其建筑采用下沉式结构,充分保护了陵园的整体环境风貌。在展室内陈列着近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陵墓等文物精品,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杜陵文物保护展示的陈列馆。

(2)陪葬墓展示区

西汉诸陵都有陪葬墓,数量多,规模大。在帝陵陵区范围内,有专门为陪葬者设置莹地,即陪葬墓区。墓区内按家族为单位分有的数量众多的墓园,园内的墓上筑有封土,家旁或建有礼制建筑,这些不同于前代的殉葬或陪葬者。这些陪葬墓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多数分布在帝陵以东,少数在帝陵以北。根据这一具体分布,我们建议将陪葬墓展示区的主体设置在陵园东侧的汉文化综合展示体验板块。通过现代化科技元素及设计元素的介入,在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前提下,对汉代陪葬墓文化进行全景式的展示。

(3)汉代文化主题雕塑展示区

汉代文化主题雕塑广场是一座以汉代文化为主题,通过石雕、铜雕、及新型材料雕像等的视觉传达以及汉文化音乐广播的听觉传达,让游客从视觉、听觉全方位角度体验文化的雕塑主题公园。公园建有“中华史雕塑区”、“汉风雕塑区”、“创意雕塑区”三个景区。

(4)司马道及东司马道广场

结合考古和文献资料分析可知,西汉时帝陵陵园四门以外各有神道一条,汉时称“司马道”。与园中封土底下的四条“羡道”相对。我们将在司马道上通过雕塑的手法将汉代历史、科技、人物等按照一定线索做成雕塑群落进行汉代文化的综合展示以及考古墓道文化的综合展现,司马道广场将设置零散的游客服务配套及休憩设施,在汉文化大背景的衬托下,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汉文化主题广场。 (1)中国碑石文化林

在深入研究汉代时尚文化的基础上,以诗词歌赋及历史故事为题材篆刻石碑画林,使其成为学习汉字、了解汉文化、研究汉文化的重要场所和独具特色的景点。通过汉赋,我们可以从贵族文化、民间市民文化、时空意识等多个方面,领会到汉代都市的整体风貌,以及整个汉代社会的兴盛气象和时代精神。

(2)中华传统节览区;

汉代“太初历”确立了以建寅月为岁首,打破了先秦时代的原始崇拜信仰,为节日风俗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汉代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各地区风俗的融合,先秦时期的荆楚文化圈、巴蜀文化圈、吴越文化圈、齐鲁文化圈、秦文化圈等,到汉代逐渐融为一体,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对节日风俗的统一起了重要促进作用。所以中国主要节日如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基本定型。此外,汉代儒家独尊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节日风俗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许多节日礼俗大多可以在汉代找到它的源头。而曲江作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产业巨头,保护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的责任义不容辞,而通过传统文化产业的保护展现,可以进一步树立中国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体系。

(3)汉代民俗文化体验区;

本区位于宣帝陵墓以北,杜陵邑东南的三兆村,村民住宅至今保存着传统民居的风格,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受汉文化影响最深,延续汉代民俗的最重要的文化积淀区。以汉代手工业展示、汉代居民生活情景展示、汉代民俗节庆活动展示及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仿古书籍出版和影视产品制作为主要内容,体现汉代中兴盛世时期的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的旅游区。

(4)林荫创意雕塑区

以园林的自然景观——不同的形态的常绿树为雕塑背景,形成了绿色的植物与雕塑相互映衬的丰富景观。通过数尊抽象写意或写实的雕塑像,或置身草坪之上,或半掩花草之间,或独处林荫之下。植物的丰富色彩、美妙的形状为雕塑的背景,使这些雕塑佳作迸发出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位于园区大片的草坪和以植物为材质的雕塑构成了绿雕区。绿雕区以自然造型的植物雕塑为主,雕塑各具主题,题材轻松活泼,绿地也以疏朗、明快为特点,给人愉悦和恬静的感觉。

(5)杜陵塬台塬公园

利用杜陵特殊的台塬地貌的吸引力,开发相应的地质景观观光旅游旅游线路,配套一定的旅游服务设施,将台塬地质公园打造成完善的市场产品。同时对产品进行高调的包装推向市场,借助地质公园的吸引力形成产品的特色价值和市场价值,将整个地质公园的市场价值集中于项目,充分完成地质公园的市场化。

(6)杜陵生态休闲园

杜陵生态休闲区是依托杜陵万亩生态林的优质生态环境,以亲近生态、回归自然为主题的生态休闲区域。杜陵万亩生态林其本身就是一道自然的旅游休闲之地,因此可在其特征基础上,通过风貌控制、生态维护及人工规划种植等方式,使杜陵生态休闲区周边的风景更为优质,形成一条优美的风景线;同时,在休闲区域内的合理位置,设置相应的休闲设施及度假设施,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实现功能与视觉双重价值的实现。 (1)明秦王陵遗址公园

杜陵区域内的明秦王陵遗址公园是以西安明十三陵为重心,在尊重原貌,保护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低强度开发。增加遗址保护开发的纵深度,于此同时,也为杜陵形成有效的文化补充,打造历史意义更为广泛的大遗址典范。

(2)明秦王陵博物馆

建立明秦王陵博物馆,具备典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三大功能,融科普、教学、学术交流、观赏、休闲于一体,建成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教育的窗口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平台。

(3)大型生态停车场及公共交通综合换乘中心

杜陵大型生态停车场是为整个杜陵遗址公园提供配套服务,在露天停车场的基础上,应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铺设地面,并间隔栽植一定量绿化植物,形成绿荫覆盖,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空间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具有优越环境条件的停车场。并将公共交通综合换乘中心也设立于此,更好的方便管理与为游客服务。

元大都雕塑来历

秦二世陵遗址公园位于曲江池遗址公园南岸,占地面积约70亩,其中建筑面积为4714平方米。园区整体风格极具秦风特色,以直线、几何、阵列等简洁的手法展示了秦文化的壮美、力量和宏大。是西安曲江新区六大遗址公园之一,是大雁塔-芙蓉园-曲江池-秦二世陵区域景观轴线的南端口。 秦二世陵遗址公园是以遗址保护为原则,以秦亡警示文化、秦文明反思文化为内涵,以提升区域人文环境、生态环境、旅游环境为目的,集遗址保护、文化展陈、园林建设为一体的秦文化遗址公园。

广州有哪些适合周末citywalk的园林?

海淀区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是一处集中反映元代历史遗址的公园,也是目前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一片公共绿地。

公园南起明光村、北到学知路口转而向东,至京昌路与朝阳段接壤。

公园全长4200米,宽100米至160米,总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

目前,在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淀段),由雕塑家楼家本设计的大型组雕《大都盛典》吊装工作已经完成。

这组雕塑刻画了700多年前元世组忽必烈“骑象进京”建元大都的情景。

它将与另两组名为《铁骑雄风》和《草原八骏》的群雕一起与游客见面。

《铁骑雄风》由北京希象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草原八骏》由雕塑家邱钧设计。

这些主题雕塑和元大都遗址结合起来表现了元大都景象。

元大都遗址公园共有八大景区,分别是城垣怀古、蓟门烟树、天台拥翠、银波得月、水关新意、鞍缰盛世、燕云牧歌和蓟城新象。

据悉,元大都另一处遗址——朝阳段元大都遗址公园目前也已顺利开工,待建成后,将与海淀段互相呼应,形成完整的元代遗址景观。

朝阳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新建景点“两都巡幸”和小月河北岸部分绿化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9月全部十项工程结束后,荒废数百年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将成为景观处处的大花园。

绿色建筑景观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三)

有人跟我一样喜欢逛园林吗?无论怎么逛都不会厌倦。我特别喜欢那种物我两忘的感觉。当我漫步在长廊中,看着树影婆娑、闪烁的水面和变幻的天色在青砖墙上映射,同时看着人群来来往往。有时候还能瞥见梁上飞鸟或者水中游鱼,仿佛我就是他们。

广州曾经建有无数园林,维系了近两千年的园林文化。虽然大部分已经消失了,但是现代依然保留了数十处园林。鱼酱精选其中的十个,推荐给喜欢广州园林文化的你:

1.广州园林的代表——余荫山房:作为岭南四大园林之一,余荫山房以其巧妙的空间布局和精美的构件令人称赞。在这里漫步,仿佛进入了一个迷人的仙境。蜿蜒曲折的小径将人引领到一片碧绿的草坪,周围环绕着婀娜多姿的花卉和树木。听着鸟儿的歌唱,沐浴在微风中的清凉,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

2.晚清名画家故居——十香园:被誉为岭南画派的摇篮,近期经过翻新变得更加精致。尽管面积不大,但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展现着艺术家的智慧和创意。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会发现随处可见的精美瓷砖和传统的雕刻作品。园内的小桥流水、假山和花草树木都精心布置,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浪漫的感觉。

3.集岭南园林与水乡精华——宝墨园:原为清末的包相府,1995年重建后成为广州最经典的园林之一。宝墨园与南粤苑相邻,二者相映成趣。步入宝墨园,会被其独特的江南风情所吸引。曲径通幽处,花木扶疏间,每一处景致都如诗如画。在三善村这个传统村落中,可以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韵味和岁月的沧桑。

4.民国园林建筑群——对山园:作为广州保存最完整的民国园林,对山园位于增埗河边的山上,被誉为小中山纪念堂。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和近代历史的风貌。园内的古雅亭台、流水石径以及精心修剪的花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文化底蕴的氛围。

5.具有西关风情的综合性园林——荔湾湖: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景点,荔湾湖拥有千年的历史,每一处都值得去探索和领略。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岭南美食,在老字号园林酒家泮溪享受水乡风光,或者在重新建造的海山仙馆欣赏传统戏曲表演。荔湾湖以其独特的西关风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6.花城最雅致的园林酒家——南园:南园是广州园林酒家中最富有雅致的代表之一。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充满岭南园林元素的建筑风格,如青砖绿瓦、翘角飞檐等。园内的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交相辉映,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在这里,还可以品味正宗的广式早茶,感受市井的饮茶文化。

7.以兰花为主题的网红园林——兰圃:兰圃是观赏兰花的理想之地,也是年轻人喜爱的网红园林。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各种品种的兰花盛开的美景。园内的兰花展区设计精美,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浪漫的氛围。此外,附近还有园林式的古代先贤墓葬,让人们感受到广州悠久历史中的独特魅力。

8.聚集芳村园林遗址的公园——醉观公园:醉观公园原为清代著名的芳村八大园林之一,如今成为一个集园林、文化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园内保留了部分园林遗址,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芳村园林的风采和历史沧桑。追溯着岁月的痕迹,会发现这个公园充满了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

9.广东三大学宫之一——番禺学宫:番禺学宫曾经是番禺县的县学,如今保留下来的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和大成殿构成了独特的园林式书院景观,给人一种宁静和庄重的感觉。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岭南地区的传统教育氛围,被红墙围绕的景象也成为游客们喜爱拍照的点睛之处。

10.广州最负盛名的园林式寺庙——光孝寺:光孝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是广州城的标志性建筑。从南越王的故宅演变而来,光孝寺承载了丰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园内的建筑精美绝伦,金碧辉煌,透露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广州历史的厚重和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3、生态设计的几个实践案例

 3.1 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 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 改变:再利用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  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 再生设计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

 3.2 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俞孔坚等,2005)。永宁江公园方案提出6大景观战略,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的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量的、粗野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而“图”是最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和对自然服务的接受而存在。这些战略包括:

 (1)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化工程

 (2)一个内河湿地,形成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和乡土生境

 (3)一个由大量乡土物种构成的景观基底

 (4)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

 (5)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

 (6)延续城市的道路肌理,最便捷地输出公园的服务功能

 永宁公园于2003年五月正式建成开园,由于大量应用乡土植物,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公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设计之初的设想和目标已基本实现,2004年夏天还经历了25年来最严重的台风破坏,但也很快得到了恢复。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节点和示范地,永宁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a) 自然过程的保护和恢复:长达2公里的永宁江水岸恢复了自然形态,沿岸湿地系统得到了恢复并完善;形成了一条内河湿地系统,对流域的防洪滞洪起到积极作用;

 (b) 生物过程的保护和促进:保留滨水带的芦苇、菖莆等种群,大量应用乡土物种进行河堤的防护,在滨江地带形成了多样化的生境系统。整个公园的绿地面积达到75%,初步形成了物种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c) 人文过程: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富有特色的休闲环境。无论是江滨的芒草丛中,还是在横垮在内河湿地的栈桥之上,也或是野草掩映的景观盒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青年男女,老人和小孩在快乐地享受着公园的美景和自然的服务:远山被招引入公园中的美术馆,黄岩的历史和故事不经意间在公园的使用者中传咏着、解释着,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由此而生;不曾被注意的乡土野草突然间显示出无比的魅力,一种关于自然和环境的新的伦理犹如润物无声的春风细雨,在参观者的心中孕育:爱护脚下的每一种野草,它们是美的;籍借着共同的自然和乡土的事与物,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因此在这里发生:青年男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同事和同游之间。

 永宁公园通过对生态基础设施关键地段的设计,改善和促进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让城市居民能充分享受到这些服务。

 3.3 丰产的景观: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景观

 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里,用东北稻作为景观素材,设计了一片校园稻田。在四时变化的稻田景观中,分布着一个个读书台,让稻香融入书声。用最普通、最经济而高产的材料、在一个当代校园里,演绎了关于土地、人民、农耕文化的耕读故事,诠释了“白话”景观的理念,也表明了设计师在面对诸如土地生态危机和粮食安全危机时所持的态度(俞孔坚等,2005)。

 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位于沈阳市区,始建于1948年。为发展需要,像全国其它上百所大学一样,学校迁入规划中的浑南大学园区。新校园总占地面积80公顷。

 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1) 场地原属高产农田,是东北稻的种植地,土地肥沃,水源丰沛。这一场地特征在现场踏勘时便给设计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场地因建筑施工而面目全非,但茂盛生长的稗草、水蓼等乡土物种,仍然能告诉设计者,这里所适宜的植被。

 (2) 时间紧迫:校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新校园的景观效果,迎接当年九月的新生入学;

 (3) 资金有限:校园基建预算基本只能满足校舍建设,很难有资金用于环境建设;

 (4) 特色要求:新校园需要有独特的个性,而景观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些机遇和挑战,注定了稻田将是一个最合适的景观战略。因为:

 第一、稻田最适宜于本地生长,而且,东北稻有150~200天的生长期,因此,有较长的观赏期;

 第二、稻田的建设和管理成本低,技术要求低,比传统校园的花草管理还要简单,几个普通农民就能很好完成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不但如此,还可以有收入;

 第三、见效快,几个月内就可以形成有着四季交替的稻田景观;

 第四、有特色,符合场地特点,可以形成独特的稻田校园。

 第五、具有深刻的教育和文化意义,经过3年的春种秋收,目前,沈阳建筑大学已经围绕校园稻田形成的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中国农耕文化、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在师生的劳动参与和季节变换中得到了活生生的展现。校园的插秧节,收割节,接待中学生参观稻田,等等,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校园稻田还被沈阳国际园艺博览会作为博览园的一个部分。

 第六、“建院金米”,年产近万斤的稻米收获,被包装成学校的纪念品,深受国内外嘉宾的喜爱。袁隆平院士为之题词曰:“校园飘稻香,育米如育人”,可谓意味深长。

 在此稻田校园的对策下,如何使稻田同时能满足一个现代化校园的功能,并能超越大田稻作,而成为“后农业”时代的稻田景观,具有审美启智、休闲读书等功能,则是景观设需要解决的。

 4、结语

 与传统设计相比,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生态设计应该作为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

 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悠久历史之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另一极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Mozingo,1997)。这种由来已久的分野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人类的持续。如果把生态设计理解为远离城市的丛林中或自然保护地的设计,或是环保主义者在其后院的一种实验,或是认为只能在城市中的样板区的一种摆设,那是对生态设计的偏见,至少是对现代和未来生态设计概念的不理解。

 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一种“道”,而不是由专业人员提供一种产品(Cunha,1997)。通过这种过程使每个人熟悉特定场所中的自然过程,从而参与到生态化的环境和社区的建设中。生态设计是使城市和社区走向生态化和趋于更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它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是每个设计师的最崇高的职业道德的体现。已故景观设计专业泰斗Sassakii说过,景观设计师可以给地球带来深刻的变化,同样,他也可能陶醉在乐衷于鸡毛蒜皮般的艺术的自我表现之中。有了对社会和土地的责任感,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选择前者。

 生态设计是经济的,生态和经济本质上是同一的,生态学就是自然的经济学(Nature’s economy)。两者之所以会有当今的矛盾,原因在于我们对经济的理解的不完全性和衡量经济的以当代人和以人类中心的价值偏差(俞孔坚,1998).生态设计则强调多目标的、完全的经济性。

表、常规设计与生态设计之比较(参照Vander Ryn and Cowan)

问题 常规设计 生态设计

能源 消耗自然资本,基本上依赖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包括石油和核能。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或生物能。

材料利用 过量使用高质量材料,使低质材料变为有毒、有害物质,遗存在土壤中或释放入空气。 循环利用可再生物质,废物再利用,易于回收、维修、灵活可变、持久。

污染 大量、泛滥 减少到最低限度,废弃物的量与成份与生态系统的吸收能力相适应。

有毒物 普遍使用,从除虫剂到涂料。 非常谨慎使用。

生态测算 只出于规定要求而做,如环境影响评价。 贯穿于项目整个过程的生态影响测算,从材料提取,到成分的回收和再利用

生态学和经济学关系 视两者为对立,短期眼光。 视两者为统一,长远眼光。

设计指标 习惯、舒适,经济学的。 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经济学的。

对生态环境的敏感性 规范化的模式在全球重复使用,很少考虑地方文化和场所特征,摩天大楼从纽约到上海,如出一辙。 应生物区域不同而有变化,设计遵从当地的土壤、植物、材料、文化、气候、地形,解决之道来自场地。

对文化环境的敏感性 全球文化趋同,损害人类的共同财富。 尊重和培植地方的传统知识、技术和材料,丰富人类的共同财富。

生物、文化和经济的多样性 使用标准化的设计,高能耗和材料浪费,从而导致生物文化及经济多样性的损失。 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与当地相适应的文化以及经济支撑。

知识基础 狭窄的专业指向,单一的。 综合多个设计学科以及广泛的科学,是综合性的。

空间尺度 往往局限于单一尺度。 综合多个尺度的设计,在大尺度上反映了小尺度的影响,或在小尺度上反映大尺度的影响。

整体系统 画地为牢,以人定边界为限,不考虑自然过程的连续性。 以整体系统为对象,设计旨在实现系统内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自然的作用 设计强加在自然之上,以实现控制和狭隘地满足人的需要。 与自然合作,尽量利用自然的能动性和自组织能力。

潜在的寓义 机器、产品、零件 细胞、机体、生态系统。

可参与性 依赖于专业术语和专家、排斥公众的参与。 致力于广泛而开放的讨论,人人都是设计的参与者

学习的类型 自然和技术是掩藏的,设计无益于教育。 自然过程和技术是显露的,设计带我们走近维持我们的系统。

对可持续危机的反应 视文化与自然为对立物,试图通过微弱的保护措施来减缓事态的恶化,而不追究更深的、根本的原因。 视文化与生态为潜在的共生物,不拘泥于表面的措施,而是探索积极地再创人类及生态系统健康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