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想汽车欲上市,已累计融资15.75亿美元

2.理想汽车赴美IPO能否成行?还是个疑问

3.股价与市值齐飞 谁在追捧新造车?

理想汽车欲上市,已累计融资15.75亿美元

利欧股份持有理想汽车多少股份-利欧股份持有理想汽车多少股份合适

作者:宋雨婷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理想汽车已经申请了在美国进行IPO,筹资至少5亿美元,最早于2020年上半年上市。据悉,理想汽车自2019年夏天就开始筹备IPO,且聘请了高盛作为主导交易的银行。

据了解,2019年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理想汽车母公司)股东之一的利欧股份发布公告称,车和家拟搭建VIE架构(即VariableInterestEntity,可变利益实体)并实施相关重组。随后,2019年年底理想汽车出现了多位投资人退出和公司注册资本降低的情况,外界猜测此举或与搭建VIE架构有关。

此外,据统计理想汽车目前已经累计融资15.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9.7亿元),企业估值约为2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4.1亿元)。如果进展顺利,理想汽车将会成为继蔚来汽车之后在纽约上市的第二家中国造车新势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理想汽车赴美IPO能否成行?还是个疑问

日前,理想汽车运营主体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曝出11位股东集体出质股权。而根据前序,理想汽车或将最早于本月就动身赴美IPO上市,承销商包括摩根士丹利和瑞银。

不上市,期权就没有价值,11位股东集体选择在IPO前夕出质股权,这在常人看来实属异常。围绕此事,业内有两种猜测:有人说此举是理想汽车内部优化股东结构,为全力赴美上市做准备;也有人说理想汽车赴美上市或许遇到了困难。

对于业内猜测,买车网(Buycar.cn)向理想汽车内部公关人员进行了求证,但截至发稿日,对方并未对此置评。而无论事实是什么,此次内部股东集体出质股权都为理想汽车如期顺利赴美IPO蒙上了一层迷雾,“能否成行”目前来看还是一个疑问。

资料显示,早在2018年6月份,车和家的股东利欧股份就曾发布公告称,其香港全资子公司利欧香港认购车和家开曼公司股份,配合车和家搭建VIE架构并完成重组工作。业内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买车网(Buycar.cn)访时表示:“在搭建海外VIE架构是为了能够在海外市场顺利IPO,理想汽车意在海外上市。”

梳理发现,VIE结构全称Variable?Interest?Entities,直译为“可变利益实体”,指境外注册的上市实体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业务实体就是上市实体的VIEs(可变利益实体)。国内众多企业如新浪、百度、阿里巴巴,也包括蔚来,均通过VIE成功规避外资限制,在境外上市。

在拥有前车之鉴的基础上,金融分析人士称,近期特斯拉、尼古拉、蔚来等新势力车企带动新能源汽车板块股价大涨,在国内,理想汽车是处于第一造车梯队的新势力,预计理想汽车在近期选择海外IPO将会得到二级市场欢迎。

而事实上,为了通过VIE成功海外上市,理想汽车在半年时间内已通过三次股权结构变动为此做准备。早在2019年12月,车和家股权变动,有17家股东退出,注册资本也从约9.15亿元下降了25%。而在今年5月13日,车和家再次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其中包含18位股东退出,注册资本也由7.25亿元减至4.33亿元。工商变更之后的剩余股东数量为11位。

在贾新光看来,此次11位股东集体出质股权也仍属于搭建VIE架构的一部分。“但现在仍然不清楚搭建到了什么程度。”贾新光表示。

而同样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无疑也为理想汽车IPO上市增添了许多问号。除了国际贸易摩擦变数在增多,从去年瑞幸咖啡财务之后,美国参议院紧急通过《外国公司承担责任法案》,对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进行严格的财务审计,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是否由外国拥有或控制。

国泰君安首席汽车分析师张欣在接受买车网(Buycar.cn)访时表示,在该法案的严格限制下,理想汽车能否赴美IPO上市是值得商榷的。

那么,在赴美IPO前景并不明朗的背景下,理想汽车11位股东集体出质股权则更显得疑点重重。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表示,“这样的调整,除了正常情况,还有可能是股东对公司上市的看法不一致,或者是上市遇到了困难。”

如果是内部股东意见不一,那么除了赴美IPO上市,摆在理想汽车面前的还有国内科创板上市、港股上市两条出路。但由于科创板上市要求比主板上市要更加严苛,结合理想汽车当前经营状况,想要登陆科创板上市差距过大,所以业内分析港股上市将是其大概率会选择的方向。

而按照香港联交所的相关规定,企业在港上市的条件之一是上一财年盈利20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810万元)。但事实上,新势力造车想实现盈利有多难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特斯拉作为新汽车的龙头,创业15年才实现盈利。而对于理想汽车而言,其首款量产车型理想ONE从上市交付到现在才不过半年时间,后续产品技术研发、扩张产能等投入也是不得不面对的“吸血鬼”,应该说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实现“财年盈利2000万港元”是几率渺茫的。

总之,无论业内如何看衰赴美IPO的可行性,理想汽车前序为上市所做的所有准备都是冲着这条路来的,11位股东集体出质股权背后,究竟是就此放弃赴美IPO转而港股上市,还是继续为IPO上市搭建VIE结构,谜底还要交给理想汽车的下一步行动来回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股价与市值齐飞 谁在追捧新造车?

撰文?/?朱?涵

编辑?/?牛跟尚

设计?/?赵昊然

题图?/?李

中报净利润仅2.6亿元,却因为投资理想汽车股票获得浮盈超过90亿元。以机械制造和数字营销为主营业务的利欧股份,凭借这把“纯财务投资”,做到了在二级市场“躺着赚钱”。

还有一个段子,美团Q3净利润增长374.1%,主要来源:公司持有的理想汽车原始股大涨。

涨的有多猛?11月25日,恰逢蔚来汽车成立6周年,这一天,蔚来汽车凭借731.4亿美元的总市值,成为了中国市值最高的的车企,在全球市场,仅次于特斯拉、丰田和大众,位列第四。

而在前一日(11月24日),蔚来也迎来了其股价和总市值的最高点。当天,蔚来盘中股价一度达到57.20美元/股,总市值超过779亿美元。同一天,小鹏和理想的股价也均达到历史最高点。其中,小鹏盘中最高74.49美元/股,总市值超过536亿美元;理想盘中最高47.70美元/股,总市值超过398亿美元。

然而,11月25日,三家造车新势力股价股价开始了不同程度的回调。糟糕的是,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里,股价再未回到过24日的至高点。数据显示,从11月24日的市值顶峰,到12月1日股价一路下跌,仅5个交易日的时间,蔚来、理想、小鹏三家造车新势力股价分别累计下跌16.12%、24.82%和27.15%,市值跌去近2000亿元。

这个数字还在扩大。进入12月,三家造车新势力的股价继续下探。美国东部时间12月3日,美股全线高开,但三家造车新势力股价依然没有上涨。截至发稿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美国东部时间12月4日),蔚来汽车盘后报收43.04美元,跌5.09%;理想汽车盘后报收30.53美元,跌5.51%;小鹏汽车盘后报收49.34美元,跌4.79%;而特斯拉盘后报收599.04美元,微涨0.95%。

“一部分公司的估值透支了未来几年业绩”。一位投行分析师告诉汽车商业评论,“短期内的股价涨幅令人吃惊,但趋势是对的。经历下跌泡沫被挤出后,会继续看多,毕竟电动车仍是增量市场。”

尽管股价起起伏伏,但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新势力确实正在加速超越绝大多数传统车企,而它们高市值,也绝非仅仅是电动车市场带来的红利,毕竟,传统车企也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品迭代并不输于新势力,但其股价和市值增长的趋势却远远不如这些新势力后来者。

同样是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区别在哪儿?其如此高的市值背后逻辑是什么?

何谓新势力

特斯拉是一家造汽车的公司吗?那些看好特斯拉股价的投资人给出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造车新势力公司是汽车公司,更是科技公司。传统汽车是存量市场,没太大想象空间,造车新势力做的是增量市场,未来的想象空间更大。”雷科技创始人罗超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带给汽车行业的是颠覆性的变革,这其中包括智能电动车的底层架构革命;产品和服务生态协同形成的“软实力”壁垒;更重要的是自动驾驶的终极价值所带来的远期想象空间。

首先是架构的颠覆。有个故事很有趣,去年,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组成一支近万人的研发团队,在沃尔夫斯堡大众总部的第74号大厅夜以继日地进行“封闭开发”,目的是打造自己的智能汽车软件操作系统vw.OS,并保证ID.3在今年8月顺利交付市场。然而,BUG以每天三百多个的频次出现,解决方案却迟迟不能提出。

最终,ID.3没有如期交付。德国《经理人》杂志援引不具名工程师的访,称vw.OS前期架构的搭建过于仓促,ID.3中很多模块的通信存在着问题。

本质上还是要彻底重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但这在传统燃油车世界里并不容易。还记得某传统汽车品牌曾经在品牌定位中强调“匠人精神”,透露的就是汽车作为硬件产品的“制造”属性,而这与互联网、智能都几乎不沾边。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的诞生,打破了传统的造车逻辑,他们从一开始考虑的就是“全面智能化”,模块化、集中化、“域”概念应运而生。汽车从一个交通工具,开始变成智能化移动空间。

“原来汽车行业是在大制造基础上产生工业内容,现在已经向智能化的电子产品转型。”在刚刚过去的2020互联网汽车乌镇夜话上,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付强提出,造车新势力将数字化贯穿到产品和用户服务当中,这和过去传统车企的一竿子买卖不同,造车新势力对用户进行持续的运营,形成生态服务闭环。因此,外界新势力的价值判断也必然与传统车企不同。

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认为,长期看新势力的股价还能涨,因为市场没有将新造车企业放进车企里面评估,而是作为一种智能终端来看其价值。

如此看来,除了汽车的载体看似一致,而实际上,新势力的造车逻辑和销售服务体系已经与传统汽车大相径庭。

高股价背后的市值逻辑

不得不承认,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为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是巨大的。除了一众百年汽车品牌开始试图“大象转身”,革新自我,在资本市场上,他们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资本市场,对于以特斯拉为核心的造车新势力们的股票评级一改再改,做空还是看涨?连那些华尔街的投资人们也变得摸不着头脑。

例如,今年6月还在建议“买入”蔚来的高盛,一个月后便将评级下调至“卖出”。而近日,高盛重新调整对蔚来的评级,从“卖出”上调至“中性”,目标股价从7.70美元上调至59美元。其分析师甚至承认,低估了蔚来在动力系统上的突破、BaaS电池租赁服务以及监管部门激励措施等消息面的带动作用。

经纬创投在其研报中也曾写道,“电动车的狂热气氛给投行分析师造成了很大困难,他们不断找各种理由上调目标价,最终实在没有理由了,只好写‘特斯拉股价越来越高,上涨本身让它还会继续上涨’。”

高估还是低估?一时间,谁都说不清楚。“短期内的股价涨幅太过令人吃惊,尽管趋势是对的,但太快也会存在泡沫和虚火。”一位汽车行业投行分析师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近期存在不少市场利好,包括美国下一任总统对新能源的支持、中国和欧洲市场对电动车的推进等,再加上特斯拉效应的影响,新能源板块持续的上涨并不意外,但目前行业内的公司整体估值偏贵,他分析,“有部分公司估值已经出现泡沫,一些公司的估值正在透支未来几年的业绩。”

而这在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看来,是“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正在非常夸张的前置。”他认为,传统的估值方法在一定程度正在失效。初创未盈利企业,由于净利润、营收情况等很多都是负的,所以常规的比率分析不足以支撑估值模型。同时,营收、利润等指标大都是向后看,而估值则更多的是向前看,要用未来的眼光去考量现金流与利率。

张颖在《电动车暴涨之后,如何做估值的朋友?》一文中提到,如今“二级市场一级化”正大幅度提升,投资判断越来越前置,这比2-3年前夸张很多。这种新变化在估值上最大的体现就是要“增长”不要“价值”。

回过头来看,增长也确实在持续。

首先是销量,前几天,蔚来、小鹏、理想纷纷公布11月销量情况,持续增长,依然是关键词。有持续的销量意味着市场对造车新势力品牌的接纳和认可,而此前汽车商业评论一篇轩辕奖投票的文章,引来一大批蔚来用户的热情留言,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新势力在用户运营方面的成功,这也在为他们的持续增长创造想象力。

其次是营收、毛利等硬指标的转好。三家造车新势力已经全部实现毛利转正,蔚来的毛利率也正逐渐向特斯拉靠近。从基本面来看,这都是新势力整体企稳的标志。

更关键的,是自动驾驶代表的更远期的未来预期。有报道称蔚来已重启L4级自动驾驶,小鹏汽车也在广州车展宣布2021年小鹏汽车将率先在全球推出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

“智能化带给无人驾驶的想象空间更是巨大的。就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成长速度来看,蔚来汽车用五年时间(2019年Q2?销售收入4.6亿美元)完成了特斯拉九年的销售收入(2012年销售收入4.1亿美元),若以此进行对比,获得目前的股价并不为奇。”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

在罗超看来,市值和股价是投资者买卖直接决定的,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三家造车新势力当前可能存在市值偏高的情况,但如果看到三五年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替代,智能汽车被更多人接纳,自动驾驶技术也日趋成熟,“我认为,这些造车新势力公司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一定会比今天大得多得多。”

除了头部已上岸的三家造车新势力,今年,还在持续有新车交付的新势力们,纷纷对外释放了IPO,更多的瞄准了科创板。此前,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大都获得了资本市场的价值认可,股价也一路上涨。

但在汽车商业评论看来,造车新势力三巨头的市值神话并不一定可以被其他新势力复制。尽管,头部三家造车新势力整体运营、产能及销量都在稳步提升,亏损也在收窄,但是,大部分新造车势力还在蹒跚前行中,更重要的是技术方面的积累和突破。

不久前,威马宣布主动召回或存在电池安全隐患的1282辆车;理想也因前悬架下摆球销脱销力设计原因召回10469辆车。造车新势力的质量还未从销量中获得扎实检验。

在产品层面,目前美国市场追捧的,事实上还是更像特斯拉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型,蔚来、理想、小鹏皆是如此。而反观威马、哪吒、零跑等国内第二梯队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小型车的路线还能否撑得起高股价,就要打一个问号了。除此之外,在自研技术层面,蔚来、理想、小鹏之外的造车新势力们,获得的突破也有限。

蔚来、理想和小鹏的高股价、高市值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国内其他造车新势力一剂强心剂,也侧面反映了新势力们迫切上市以补充资金,继续输血造车的焦虑心情。毕竟,对于国内造车新势力们来说,活下去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