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林草局:我国近十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

2.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3.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担心什么

4.中国沙漠化面积以及其他有关沙漠的内容(最少300字)

5.地理,我国荒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其人为原因有哪些

沙漠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沙漠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活中存在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1.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2.开发新能源

3.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建议书

罪恶的人类:

如今十分发达的地球,虽然环境情况看起来十分乐观,但是却有十分重大的隐患,这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胡乱排放有害液体。“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著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人类,你们有何感想?从2300万年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对于每个人从未停止过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应”的,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

举一个例子:我国的木兰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河流,但现在它已是鱼虾绝迹的污河,又为我们的地球母亲添多一道疤痕。这,不是给人类重重地敲响了警钟吗?

由此,我郑重地向仍未觉悟的人们建议:

第一,人类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对于改造自然理应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阔斧,勇于实践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与自然协调发展,决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第二,要从我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1、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

(2)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2、绿色消费 环保选择

(1)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

(2)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3、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

4、分类回收 回圈再用

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回圈再生,造福人类。

5、保护自然 万物共存

不猎杀、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

6、讲究卫生 保护环境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菸,不制造噪音。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倡导同学门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建议叔叔阿姨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带领我们6.2中队的一员创立了“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了一棵小树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妆打扮,为它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基础。在学校组织的“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签字活动中,我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自己对环保的决心和期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积极参加学校在世界环境日举行的有奖征稿,认真查阅、收集各类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有关环境治理设想方面的文章,我经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讲座,观看环保方面的录相带,积极参预环保知识问答调查活动,认真填写每一项提问。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释出大量的环保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路、报纸,查询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居委会的叔叔阿姨们您们好:

地球让我们生存,让我们保护。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是地球的小主人。谁不想让我们的家园变的更美好,更漂亮?而在这个时候,那些卖水果、小吃、蔬菜的叔叔阿姨们,在各个地方摆摊而等到晚上就收摊走人,可他们却没有看到在他们周围到处都是他们丢弃的垃圾,等到再过几天,那些垃圾在地上发臭,苍蝇、蚊子都飞来飞去,让过路的行人都得捂著鼻子,快步走过去。你们有没有想过,就是你们这样乱丢垃圾,给我们的美丽家园添了点脏。所以,我希望居委会的叔叔阿姨们,让那些摆小摊的小贩在走时带走自己的垃圾,让他们学会爱护好我们美好的家园,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供你们参考:

1、请行人自觉爱护公园、路边及其他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

2、照顾好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爱护花草。

3、希望社会上多增加一些植树、种花草的活动,希望大家积极

参加。

住在地球上的每一个公民,让我们共同努力,以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可爱,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人人争做地球的小卫士。

亲爱的同学们: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我国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好环境保护。然而,现在有许多不好的现象,例如:许多人在街上随地扔垃圾,吐痰。汽车的尾气超标,等等。为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我提出如下建议:

1、实行垃圾分类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

2、节约资源。建议大人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3、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绿色消费,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

4、人类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爱护树木,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一切。

5、要从我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现在做起,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要从自己开始努力,好好地保护环境!

环保建议书

尊敬的深圳市环保局领导:

你们好!我是珊瑚实验学校六年级的一名学生。

如今十分发达的地球,但是却有十分重大的隐患,这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胡乱排放有害液体。“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真是叫人吃惊何感想?从2300万年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对于每个人从未停止过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应”的,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

环保局的各位领导,以下是我为这个美丽的城市所提出来的建议,供你们参考!

第一,我们要做到讲究卫生,因为那样才能够保护环境!当然就是不能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菸,不制造噪音。

第二,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那样万物才能共同生存在一个美好的家园。我们不但自己要做到,而且还得以自己的力量来提倡身边的人不猎杀、不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现在我们部分地方已经做起了这个活动专案:“分类回收 回圈再用”。 我们不能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而是要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回圈再生,造福人类!

第三,我们一定要做到最重要的一个: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千万不能浪费我们的水资源!

以上就是我为这个美丽的城市所提出来的建议,希望环保局的领导能参考参考我的建议。

希望我们的城市能越来越美丽!

校园生活中存在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原因:1、没有环保意识和观念;2、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缺乏社会责任感;4、生性懒惰,贪图方便;4、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没有给自己带来影响,却未曾想到环境是人人共有的;5、归根到底是综合素质低的表现!

解决方法:1、实行有关环保思想教育(虽然成效不大);2、施行处罚制度,例:扔垃圾者一经发现需担当“环境保卫士”3天——每天放学集中捡垃圾!举报一人可减少一天服务时间(我的学校就是这样做的);3、校园里增加垃圾桶,加强学生会和老师的监督==

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

沈与于涵的相遇 你好

针对对此问题,我们可以举例说明就拿水来说吧。用完水不关水龙头属于浪费及没有关紧:洗了菜的水可以浇花可以节约资源。对于环境的污染现象比如有乱排污水污染河道、垃圾的乱堆放简单的个人垃圾乱丢都是污染环境的现象

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原因、建议

自己写掉你啊妈

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

矿产资源开采,粗放式开采。

人们对臭氧层的伤害,会使天气变热。

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在平流层内离地面20~30千米的地方是臭氧的集中层带,在这个臭氧层中存在着氧原子(O)、氧分子(O2)和臭氧(O3)的动态平衡。但是氮氧化物、氯、溴等活性物质及其他活性基团会破坏这个平衡,使其向着臭氧分解的方向转移。而CFCs物质的非同寻常的稳定性使其在大气同温层中很容易聚集起来,其影响将持续一个世纪或更长的时间。在强烈的紫外辐射作用下它们光解出氯原子和溴原子,成为破坏臭氧的催化剂(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资源浪费日常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物质资源浪费和非物质浪费两种

物质性浪费最常见,如饮食浪费(日常生活水源和食物),能源浪费(如无节制的电、气类浪费),功用性浪费(如一次性用品等),闲置型浪费(大方面如土地闲置,小的方面如旧电器不用,两三个手机……)等等

非物质浪费一般是指技术性浪费,政策性浪费,人才浪费等等,这个生活中普通人不容易接触

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工厂、作坊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排出的烟、气、噪音、脏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流出的水;

5〕矿山废水、废渣。

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建议书

尊敬的市长:

您好!

我是本市的一名小学生,我叫赵冀帆,就读于新华路小学六(4)班,在这个曾荣获过“中国魅力城市”称号的襄樊生活已有十二个年头了。襄樊是个山青水秀,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好地方,它生我养我十二年,如同我的第二个母亲,因此,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历史文化古城。

大家都知道,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万物离开了水,必将死亡。很多人觉得,靠汉江这条母亲河,襄樊人民一定不会有事的,可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汉江正在被人类无情地摧残著,她的水中,已出现了蓝藻,这些人类的杰作,是给谁看的?到头来,还是害了我们自己!工业化工厂无情地向汉江中排放垃圾和污水;人类产生的生活垃圾源源不断地流向汉江;拖把在汉江里洗,衣服在江里透,大量的化学物质正狰狞地笑着;纸屑、果皮、腐肉、烂菜叶,难道汉江是大家眼中的垃圾场吗?

不仅如此,人类肆无忌惮地浪费水,就算我们有八条汉江,也仍供应不足人类日常生活的用水量。更何况只是一条不堪重负的汉江。大家在洗澡的时候,有想过站在盆子里洗吗?洗完菜的水,你又是否用来冲厕所了呢?洗完衣服的水,胸用来洗拖把了还是毫不留情地倒了?烧了满满一壶水,喝了几口,剩下的你就不管了吗?洗碗的时候,你是把龙头开的大大的边冲边洗吗?出门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一下,水龙头是否还在“哭泣”?水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水源就是珍惜人类的未来。

为了能让汉江再露出久违的笑脸,为了能让襄樊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我向尊敬的市长提出以下建议:

1、在我市的汉江滩、市区、学校、商场等地开展“汉江在哭泣”的保护水资源的活动,呼吁大家都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

2、通过电脑、电视、收音机、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宣传,举办活动,对爱护环境、不乱丢乱扔废弃物的市民进行适当奖励,对不良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批评。

3、在本市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让珍惜水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广大市民意识到浪费、污染水环境的行为是可耻的,在汉江边安置卡通垃圾桶,呼吁大家加入到保护汉江的活动中来。

以上便是我的建议,我衷心希望我这一纸建议能为本市未来的美好蓝图增添一抹色彩。最后,我呼吁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否则,最后一滴水,将会是我们的眼泪!

六年级四班赵冀帆

2010年2月12日

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1、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

(2)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2、绿色消费 环保选择

(1)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

(2)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3、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

4、分类回收 回圈再用

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回圈再生,造福人类。

5、保护自然 万物共存

不猎杀、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

6、讲究卫生 保护环境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菸,不制造噪音。

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希望能帮到你

满意请采纳 O(∩_∩)O~

国家林草局:我国近十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

1.人口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提倡优生优育,保持低生育水平,2010年后人口增长率低于5‰。2030年前人口数量实现零增长,人口总量不高于1.21亿。

以农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为重点,坚决抑制农村和流动人口出生率。

城市二胎率有上升趋势,应严格依政策控制。

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行更严厉的奖惩制度,杜绝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人情”失控和腐败现象。大力开展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工作,解决独生子女、双女户与老龄人口的后顾之忧。

发展农村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和在不破坏环境前提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富裕程度是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必要途径。

2.土地资源

坚持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坚决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及系列配套法规,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保护耕地总量基本动态平衡。既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用地,又要注重保证我省粮食与食品供给安全。我省实现小康水平需人均耕地0.08 hm2,警戒水平人均0.073 hm2(据王国强),联合国最低警戒线人均0.053 hm2。依此标准,我省2010年达1.03亿人口时所需耕地分别为8240000 hm2、7550000 hm2和5490000 hm2。长远而言,我省人均耕地不宜小于0.066 hm2,人口总量不可突破1.21亿,依此计算,我省耕地总量不宜小于8050000hm2,其中基本农田不小于6900000 hm2。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关系,切实搞好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近期严格执行耕地“占一补一”规定。积极探索建立耕地储备制度。大型、重点建设工程用地单项审批,城、乡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通过提高土地利用质量、盘活存量。要整顿回收城市闲置与低效建设用地,严防小城镇建设一哄而起,大片圈地。城市绿地不宜无限制扩大,尤其不宜大片建设空间利用率低的草地,建议城市建成区绿化率不超过35%。全省林木覆盖率不宜大于34%,土地绿化率不宜大于37%。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林地建设要适度,不可占用或荫蔽大量耕地,影响耕地质量。农村建设要消除“空心村”,提倡城镇化、高层化,压缩人均建设用地。

耕地总量稳定或增加的主要途径应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实现。要加大城乡和工矿用地的整理、复垦力度,土地整理要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要正确处理耕地开垦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用地不宜计入后备耕地。在开垦后备耕地时不应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或生态破坏,禁止在15°以上较陡坡地和湿地、滩涂、沙丘地开垦耕地。

3.矿产资源

坚决贯彻《矿产资源法》及配套系列法规,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保护与开发并重。依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控制矿产资源开发总量,遏止无序违法开采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障资源供给安全。

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强我省经济急需大宗矿产(优质煤、油气、富铝矿)、后备资源不足矿产(金、银、铜、铅、锌、锑、萤石)、资源短缺矿产(富铁、氧化锰、富磷、钾盐、硫铁矿、铬、镍、铂族)、洁净能源矿产(煤层气、地热)的勘查,尤其要加强资源面临枯竭的大中型矿山周边地区的勘查。满足矿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需要。

对钼(钨)、锑、金、富铝、萤石、重晶石等矿产实行保护性开发,避免无序竞争,保护资源价值。

鼓励到省外、国外风险勘查,利用省外、国外资源弥补省内短缺。探索资源战略储备制度,逐步建立矿产资源可持续安全供应体系。

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益。提高煤、金、铝土矿等大宗矿产采选回收率,节约利用资源。开展中低品位铝土矿、铁矿、金矿尾矿、煤矸石、粉煤灰、钼矿中的钨、铁矿中的钴与放射性矿产、铝土矿中的镓、粘土矿中的锂等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优势非金属矿产如沸石、膨润土、珍珠岩、高岭土、耐火粘土、高铝耐火三石、含钾岩石等深加工利用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处理好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搞好矿山和矿业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矿业塌陷区与矿业废地复垦改造,推行矿区生态环境补偿金制度。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如水电、地热、天然气、煤层气、太阳能、风能、煤制气、煤制甲醇等;强化坑口电厂的消煤除尘技术,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煤尘排放。禁止平原开采砖瓦粘土,切实保护耕地。禁止在交通干线两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进行露天开采,保护地面景观资源。适度开发地下水资源,减轻地面沉降及其损失。

4.水土保持、绿地建设与国土整治

坚决贯彻《水土保持法》。坚持中央“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停止毁林草和湿地开荒,不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产粮食。农业综合开发由改造中低产田与开垦宜农荒地相结合转到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和保护生态环境上来。“十五”内实现25°以上陡坡耕地与活动性、半固定性沙丘沙地的退耕绿化。15°~25°较陡坡耕地除小部分土质肥厚者改造成标准梯田外,应大部分退耕绿化。2°~15°缓坡耕地改造成标准梯田,实行林、草、田间作,大力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和人工草地。处理好退耕与农民经济利益的关系。

组织实施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如黄河中游生态治理工程,汉江水系上中游防护林工程、太行山二期、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及黄土丘陵沟壑区等水土保持林及水源涵养林工程、农田防护林与农田林网恢复与建设工程、城郊生态防护林工程、农村“青山绿水”工程等。平原适度建设林地与林网,尽快扭转我省山区山秃水枯、平原沙尘肆虐现象。

以科技进步促进水土保持与国土整治。加强天然林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和植被恢复技术、生态网络建设技术、林业品种与林产品开发技术、防沙治沙林草新品种开发技术、沙漠化监测与预警技术等。借鉴邻省成功水土治理经验、选育适宜林种、草种与先进种植技术和多种经营等措施,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认真编制国土整治规划,合理调配土地利用结构,既保证青山绿水、生态环境好转,又留足耕地与建设用地,保证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

5.湿地保护、恢复与建设

履行《湿地公约》签字国义务。“通过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来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合理利用湿地是为人类利益而对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能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贯彻国务院“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泄淤除障、疏浚河湖”的方针,正确处理湿地蓄洪行洪、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经济发展间矛盾,有计划开展大规模湿地保护与整治工程。

禁止在现有湿地开垦耕地和进行开发建设,为干涸湿地引水补源,低洼易涝耕地与泄洪区腹地湿地化(建塘或培育湿地植被),适度发展湿地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建设良性湿地生态系统。

建立常设湿地保护机构,投入必要资金研究与保护湿地环境、珍奇禽、鱼种类与生物多样性。新建小浪底、丹江、宿鸭湖、南湾水库、淮河干流、淇河、小南海珍珠泉、郑州花园口、商丘黄河故道等8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黄河下游滩地、淮河干支流谷地等大型国家级、世界级湿地保护区,提高湿地保护与建设力度。

6.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物多样性

依法进行自然保护。坚决贯彻《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履行《生物多样性条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国际义务,切实保护好已建各类自然保护区。

加大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依照《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和《河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9~2010)》中提出的目标,至2005年自然保护区达全省土地面积3.29%,2010年达3.65%。重要的是要尽快使分散的珍稀动植物栖息地连片规模化管理,保证物种与生态系统的生存完整性,以利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建设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大别山、熊耳山、黄河下游与淮河干流滩地湿地等大型自然保护区,给野生动植物提供足够的生存繁衍空间。在近期争取申报成功2~3处世界自然遗产、国际生物圈计划和世界地质公园,提高保护级别与知名度。

实行加强动植物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政策体系。保护区内坚决禁伐、禁猎和限制药材采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以恢复原有物种正常繁衍为主,应保持自有特色,慎重进行新种引入和驯养,避免异种入侵造成生态灾难。

完善自然保护区法规体系。出台生态效益补偿办法、湿地保护办法等地方性法律法规。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多方面开拓引资渠道,加强自然保护的物质基础。

7.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建设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坚决贯彻《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系列环境法规,争取城乡环境质量的全面好转。

建立节约资源、高效益、低污染型经济。在工业结构改革中,彻底淘汰高消耗、高污染型企业与生产工艺,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不仅单项工程建设要做环境评价,所有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规划也应通过环境评价,从起点上杜绝产生新污染源的机制,以环境容量界定发展速度与规模。

改变污染监管治理观念,从末端治理、浓度控制变为全过程总量、浓度双控制;由单纯行政手段变为自我约束、完善,主动发展生态工业,进行清洁生产;由单纯防治污染变为防治污染与资源环境管理相统一,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效益的统一。当前迫切需要调整我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控制轻工、化工等污染大户的污染物质产生量,尽快减轻污染强度。

加强江河污染治理力度,协调与上、下游各省的治污规划、措施,尽快实现地表水质好转。“十五”期间除继续加强淮河治理外,重点治理黄河水质,保障沿黄城市合格饮用水与灌区合格农灌水。

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切实限控机动车数量与排放标准,限期清理烟囱等点污染源;发展公交事业,提高集中供热、供气比例;改造城市结构,果断关、迁有污染倾向的工厂与开发机构;实施最严格的城市水源保护办法,让人民喝上“放心水”;尽快实行污水集中处理与垃圾无害化处理;注重城市噪声、电磁、光、热污染等特有污染类型治理,创造舒适、安全、安静的生活工作环境。

注意治理农村地区面源污染,实施生态农业,降低农药、化肥施用量与地膜使用量,坚决制止乡镇企业污染回潮。查清地方病病因,对症采取治理措施,实行严格的肉、蛋、奶、粮食、蔬菜等的质量检测标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研究制定环境价格及税(费)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杠杆。

加大环境保护科技投入,尽快开发出有效治理造纸、制革、化工、印染等重污染废水和煤矸石等矿山尾矿治理与综合利用技术。

8.自然灾害类防御

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损失。坚决执行《防震减灾法》、《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水法》、《防洪法》等法规,争取切实提高自然灾害预报和防治能力。

科学配置自然灾害防治力量。制定全省《自然灾害防御规划》,建设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统一指挥机构,统筹协调民政、气象、水利、地震、地矿、国土、建设、林业、农业、社会保障等各部门。以高技术综合手段建设自然灾害预期预警与中长期预报信息网络系统。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超前预报、实时监测、随时监控、及时决策,促使自然灾害防治手段现代化。

注意经济建设、自然灾害防治与自然规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把“人定胜天”的意识变为“天人合一,和谐相处”。农业要停止山地开荒、围湖造田;工程建设与矿山建设要进行地质灾害评价,慎重选址,严格遵循地质规律施工,预防重大灾害损失;水利建设要注意拦疏有度,留够行洪滞洪空间与下游用水,要考虑洪水资源化利用,变害为利。

均衡投资政策,把过多强调的防洪抗洪投资部分转移至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滑坡泥石流防治、气象、地震预报等方面来。这样可收到综合防灾减灾效益,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6月17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为?携手防治荒漠化 共建命运共同体?。在此前一日举行的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国家主场活动上,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多家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代表响应?中国10年间种植、保护和恢复700亿棵树?倡议,助力荒漠化防治。

 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封禁保护沙化土地2658万亩,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490多万亩,沙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逐步建立起我国北方风沙线上的绿色生态屏障,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20多年完成营造林面积902.9万公顷,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40多年完成营造林面积3014万公顷。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三大沙地和库布其沙漠周边等重点治理区,已由昔日?不毛之地?变为?塞上绿洲?。

 十年来,全国建立了41个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128个国家沙漠(石漠)公园。开展了荒漠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建立了26个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和13个沙尘暴地面监测站,初步形成了荒漠定位观测体系和防沙治沙标准化体系。开展了第五次、第六次荒漠化沙化和第三次、第四次石漠化调查监测,首次开展荒漠化、沙化和石漠化年度变更调查,通过摸清荒漠化、沙化和石漠化土地状况及动态变化情况,及时指导治理工作科学开展。近五年沙尘天气明显减轻,较?十一五?期间减少31%。

 在严格保护和治理的基础上,我国积极推动沙产业发展,利用沙区光热、物种、土地等资源充足优势,适度发展灌草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源等产业,推动沙区群众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据统计,沙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年总产值1200亿元,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

 国家林草局表示,下一步,我国防沙治沙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建立健全荒漠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编制出台《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与重点省区签订?十四五?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压实地方政府防沙治沙责任;适度发展沙产业,推动沙区群众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到2025年,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达到3000万亩,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亿亩,新增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1950万亩。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担心什么

生态环境 调研报告 范文1:

在2014年下学期,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门课程。本门课程是研究当代社会主义,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发展道路和规律的科学。它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学科和 其它 学科的理论知识,是一门最具有指导性、实践性的课程。在学习该门课程的过程中,有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调研昆明滇池生态环境。党的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滇池简介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主要河流有盘龙、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属长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水在西南海口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支流普渡河上源。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

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并且在五百里滇池的岸边,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海埂湖滨公园、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度假的理想场所。

二、滇池现状 《怀念昔日滇池美》“潇洒翠绿俏迎春,层林尽染争铺陈。垂丝飞柳情万种,一片玉霞畅精神。绿波碧浪涛声远,细浪翻卷成旧闻。今日痛心伊憔悴,欲盼大禹再现身。来日春晖洒万里,东风染尽三千程。”从上就可以看到,此时的滇池非彼时的滇池。真是往事不堪回首,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从网上了解到,2008年二季度滇池草海水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9.4,属重度富营养状态。主要监测指标中氨氮、总氮、总磷超过Ⅴ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达到Ⅴ类水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或好于Ⅲ类水标准。2008年二季度滇池外海水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4. 4,属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监测指标中总氮超过Ⅴ类水标准,总磷达到Ⅴ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达到IV类

水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或好于Ⅲ类水标准。2011年3季度滇池草海水质类别总体劣于Ⅴ类,主要监测指标中总氮、总磷超过Ⅴ类水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0.1。2011年3季度滇池外海水质类别总体劣于Ⅴ类,主要监测指标中总氮超过Ⅴ类水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0.3。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到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水质污染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八十年代,特别是九十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造成滇池水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地处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带;二是生活污水进入滇池;三是工业废水进入滇池;四是农业面源污染;五是滇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六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七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缩小,湖盆变浅,进入老龄化阶段,内源污染物堆积。

滇池属富营型湖泊,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污染严重、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滇池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四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

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就现在,滇池的水已污染严重,水体呈现绿色,而且是像绿漆一样的水。在海埂公园,站在滇池边上,会有鱼腥味飘来,污染十分严重。

三、滇池污染原因

(一)自然原因

滇池地处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带,再加上滇池至今已有约340万年的漫长演化历史,在现代演化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湖盆变浅,进入老龄化阶段,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目前滇池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更是仅为古滇池的

1.9%。 滇池已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为

1.49?_?108m3,仅占其蓄水量的11%。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

(二)人为因素

一是生活污水进入滇池;二是工业废水进入滇池;三是农业方面污染源;四是滇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五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过去昆明受城市规模、工业生产、人口数量及生活水平的限制,排放的污染负荷没有超过滇池水体的自净能力,滇池得以维持生态平衡。随着生产和生活用水的迅速增加,城市排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大幅度增加,这种生态平衡关系已经被严重破坏,这是造成滇池水质严重污染和恶化的

根本原因。例如:2005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高达23000万吨,主要污染物有: 总氮9750t,总磷1160t, CODcr,30674t。其中,生活污染源排放约占45%~58%,工业污染源排放约占11%~32%。2007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达到21000万吨时,总氮8155t,总磷

1087t, CODcr22449t。而滇池在正常情况下,总氮、总磷和CODcr,的水环境容量分别只有4000t,400t和11000t。如此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使整个滇池水质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V类地面水水质标准,超过70%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

四、个人体会 总结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人类与水的关系就好比鱼与水的那般关系,不管何时何地,总是离不开的。云南的滇池,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哺育了我们云南的人民,给了我们众所周知的春城,给了我们温暖的家园。她为云南付出了太多,要是没有她,昆明就没有现在这样适宜的气候,昆明也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繁荣昌盛,昆明更不会吸引来更多的外国游客,昆明也就更不会成为度假的圣地。可是,现在的滇池面临着重重危机,它的水体污染已经很严重了,虽然面对这样的困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已经出了很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是,这样远远不够的,为了能够早日恢复原来的面貌。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我们有权力有义务去为滇池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词的。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如果它受到任何破坏,最后破坏的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做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贯彻党的精神,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不移的走党的路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世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所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 每人做一小件,加起来就变成一大件了,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校园内,看见地上有垃圾,自己主动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看见别人喝剩的水,把它浇到花草上。在宿舍里用洗脸的水来洗衣服等等的一切,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面对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我们要利用好网络资源,上网查一下,看看有什么最适合的 方法 来减压,多了解威胁的来源,从源头来观注。不管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维护行列,大力支持政府的管理,积极向基层人民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范文2:

一、调查原因:

进几年来,随着大量矿业的开采,污染废水的排放和水土资源的破坏,导致了人们生活失去了协调。由其是煤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氟使人们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因此为了使家乡人民摆脱氟病毒,特对贵州织金黑土乡作一份调研 报告 。

二 、调查目的: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宏扬“春晦使者”精神,使之服务于社会,反哺于家乡,几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是日异月新,虽然得到了发展,但生态环境却遭到破坏。大量煤矿的开采,水土污染的制理趣之于弱化,因此水的含氟量交高;不但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还破坏了人们的生命体系代谢,危害生命安全。大量的氟中毒、氟斑牙、畸形 儿童 ,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因此特为家乡作了一份分析报告,做到反哺于民,为人民服务。

三、调查方式及成果:

(1)调查方式,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的方式,了解到当地煤矿储藏量丰富,交通便利,在此有利的条件下,大量煤矿合理开采却不合理制理,导致水污染严重,生态土壤平衡失调,严重地危害了田间农作物的生长及水源问题,经过科学合理的数据统计,几年来家乡的发展虽有很大的进步,但人们的患病率在不断的提升,呈上升趋势。各种不同类型的病症也在增加。

(2)调查成果,经过与村委员会的配合和实地堪察,了解到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元素是氟,属稀有气体在水中的一种产物,浸在水源中。虽然中毒者发病率高,污染源易于扩散,但在村委和众多希望水理的帮助下,逐渐形成了实施的新修水理放案和调查仪器预备阶段的统一,使方案的实施有了初步的形成,同时也得到了人们的配合,解决了许多必要的问题。

四、调查数据及原理的分析:

(1)调查数据整理,经过走访与实地勘察得出,氟斑的得病率为95.5%,由氟中毒而导致的其他发病率为23.53%,处于不受氟侵扰的人基本很少,还有许多由于仪器不精确,得出的数据不是太科学,得到的数据可根据偏差的大小调整,总体上抓主要矛盾。进行氟中毒的深一步研究。

(2)中毒与侵害原理分析,氟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符号为F,原子数为9,是卤族元素之一,呈淡黄,一般情况下,氟可夺取牙齿中的碳元素,导致牙齿呈淡**,出现凹凸不平的迹象,中毒较深者还可导致畸形身躯,且不利于儿童身体的发育。

五、调查 总结 :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虽得出一张实地调查表,但却出现诸多问题,调查的目的在于保证今后方案的实施,在于调节可支配与不可支配之间的关系。

一、调查出现问题,

(1)在许多水势较湍急的地方无法靠近,很难得出氟对土地资源的侵害程度。

(2)在调查的过程中,宣传力道不足,走访过程中与乡亲们的沟通不是太顺畅。

(3)出访或是勘察,仪器装备不是太精确,勘察设备差,拍摄资料分析欠缺。

(4)调查期限短,时间较少,准备不充分。相关参考资料缺发研究不透。

(5)无团队合作,缺少交流与讨论环节,导致许多结论片面。

(6)天气地理因素的影响。

(二)、调查中问题因素的解决,

(1)在今后的相关调查中,注意充分准备资料,多着实地调查,提高调查水平。

(2)多功能地运用相关专业解释出现的问题,多向调研老师请教。

(3)尽量以团队的形式外出调查,完善得出结论的合理化与规范化。

六、调查方案的合理及今后实施的意义:

在诸多数据中尽量以此方案为标准,尽量完善 计划 多与当地部门联系,尽量取得他们支持,得出相应的结论,争取做到实地实查,方案合理。争取为家乡人民献出一份绵薄之力,使人们摆脱病魔的折磨。希望村委与当地部门能兴修水利,让人们摆脱水污染,此方案有利于实地调查和研究。经过逐步实施,可形成完整统一的规化方案。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范文3:

一、引言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大家称为“禁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且所有超市、商店等不得免费向消费者提供购物袋。

国家实行“禁塑令”意在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遇制“白色污染”,我国存在塑料制品消耗大,回收处理不到位的问题,若大量塑料制品不能有效回收会对圭地、空气造成严重的破坏。“禁塑令”自实施至今已有七年了,我就“禁塑令”实施后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情况做了以下调查。

二、相关范畴及现状的概述

(一)中国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为之鼓舞,但我们却能发现其中存在的大问题,那就是地方工厂污染相当大,以前清澈的河流变成了黑河,土地里面挖出数不尽的塑料袋……所以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我们的生活环境却牺牲了太多太多, 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发展最终严重损害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消耗殆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那么我们在获得了短暂的经济发展后又将依靠什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损害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环境基础,完全就是在杀鸡取卵,自我毁灭,破坏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之所以把他们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大规模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实也就是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难道我们还要重走他们的老路,重新品尝他们因环境污染经历的苦痛吗?

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发展最终损害地方的资源环境、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经济获得了短暂的发展,但同时这个地方的生活环境条件恶劣,空气、水资源污染严重,自然资源枯竭,疾病流行,人的基本生存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人们甚至到了不得不背井流乡,试问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看新疆罗步泊沙漠百年来的变迁,我们发现,罗步泊从一个水草茂盛、物美鱼肥的天然湖泊变成今天的人迹罕至的戈壁沙漠,它的每一步无不深刻说明了人口的急剧膨胀、无节制的资源开发索取对其造成的巨大伤痛。罗步泊的今天就是对人类破坏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明证和警告。

保护环境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一个地方的环境保护有力,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人身体健康,人们每天都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反过来同样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可估量的动力。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杜绝乱砍乱伐、滥挖滥采的无节制浪费资源现象,也为一个地方明天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二)与百姓相关的环保问题

经济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真正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我们的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

而说到可持续发展,与我们生活最近的购物袋使用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一个城市每天

所需要的购物袋数以万计,久而久之所造成的污染也是相当巨大的,我们必须为之做些什么,使用自助购物袋便是很重要的解决办法。

(三)关于我生活的城市:涪陵

涪陵是个三线城市,城区人口将近五十万,每天所使用的垃圾袋按两人一个来算也就是二十五万个,这是相当吓人的,毕竟中国那么多城市,为此,我需要调查城区目前人们所使用购物袋的情况来得出一些结论和提出一些建议

三、调查结果及其成因分析

既然要调查涪陵城区购物袋使用情况,我便选择了最大的乐天马特超市,在一天中某个时间段统计固定几个收银台顾客使用购物袋的情况,并自带了统计表,实时写在调查表上,以下就是本人所使用的调查表。

可以发现,在我统计的100人中,自带购物袋的仅有11人,购买购物袋的超过一半,53个人,不适用购物袋的有36人,在使用购物袋的人数中购买购物袋的人数比例相当高。

那么,对此结果相信大家都是不满意的,环保意识并还未能达到深刻人心的地步,自带购物袋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我们猜想在国家都作出政策调整后,为何过了7年了,情况仍不容乐观,我相信这和我们国家所继承的文化有相当关系,虽然我们爱国,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自私的,我们感觉购物袋这个微不足道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尽管电视上都会做出大量的公益 广告 提醒大家,但我们会觉得麻烦,还有就是在我们还没遭受环境的严重干扰时,我们也会觉得无关其事,新闻上,报纸上,网络上所列举的生态环境破坏的事实,我们绝大多数人也不过只是心头一阵,但之后还不是看麻木了,凭什么要我去管环保,我做了别人就会跟着我吗,我这样做不可笑吗,我为什么要麻烦自己?我想,问题并不是宣传不够,事实不够,而是人们的自私,人们的一些心理因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这是一个相当深入的问题,我想,这个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而不是立即就能完成的。

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所以对涪陵城区人们使用购物袋的调查发现结果是不令人满意的,为此我们应该 反思 和做些什么呢?首先我觉得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人民的素质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怎样宣传,没有素质的人始终是没有素质的,应该还是做好基本国策的 教育 问题,而不能盲目地一直加大宣传环保力度,这么做可以说只是强制性的,并没能深入人心,没有让人自发地去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社会发展总是一个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是违背事实的,违背自然规律的,你叫非洲人注意环保,人家饭都吃不上还注意

什么环保,弄大了还跟你反着干,所以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只要我们意识到了,就是有希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成果的,顺其自然,一切都会好的。

关于建设生态环保型社会的调查问卷

1. 你去超市会自带购物袋吗?

A .会 B. 不会

2. 你觉得是否有必要自带购物袋?

A.没必要 B .有必要

3. 你身边的人有没有使用自带购物袋的?

A.有 B. 没有

4 你觉得使用自带购物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大吗?

A.不大 B . 大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相关 文章 :

★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 关于环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5篇

★ 环境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 环境调研报告范文3篇

★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范文5篇

★ 环境调查报告范文3篇

★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 环境调查报告范文大全

★ 环境卫生调研报告范文5篇

中国沙漠化面积以及其他有关沙漠的内容(最少300字)

一、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

生态旅游不同于其他旅游产品或旅游方式,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多重目标的统一。只有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才能使多重目标协调统一起来。当前,我国生态旅游规划工作还比较滞后,特别是规划理念、专业化水平和规划深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借鉴和运用国际上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2、投入不足

发展生态旅游,需要相应的保护性投入,需要有科研、管理队伍的跟进,需要建设相应的交通、通信和装备等保障设施,对环境整治也有特殊的要求。这些方面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在一些地域偏远、经济欠发展的地区,支撑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匮乏更为突出,更需要政府大力的支持。

3、缺少精品

喜爱生态旅游的人不难发现,我国生态旅游产品同质性突出、精品少。我国不少地方由于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到位,开发指导不够,技术标准欠缺,市场定位不明确,造成同质性开发比较普遍,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比较粗放,像九寨沟这样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态旅游精品还不多。

4、环境恶化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比较晚,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力度还有待提高。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引导不够、盲目开发,仍然在少数地区存在对资源和环境损害的现象,少数开展生态旅游的地方,环境恶化的现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晟景文旅:石李桃花生态旅游规划效果图

二、生态旅游发展的四个建议

1、健全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衔接机制,加大生态旅游扶贫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依法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草原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旅游行业标准。

2、积极打造多元化的生态旅游产品,推进生态与田园、文化、旅游、教育、互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态体验、生态科考、生态旅游等,倡导智慧旅游、低碳旅游。

3、全力推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合作经营、劳动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增加资产收益,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

4、聚焦文旅小镇、田园乡村社区两大板块,深入贯彻落实田园综合体的方法论,并开展文旅项目的规划、开发、建设及运营。建立以文旅产业为抓手,带动城乡一体发展的新运营模式,或将为乡村郊区的发展瓶颈找寻到新的发展思路。

地理,我国荒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其人为原因有哪些

我国沙漠化现状、危害、成因

地球表面43%的土地分布在干旱地区,110多个国家受土地荒漠化之害,全世界每年为此造成的损失420亿美元之巨。我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是面积大、分布广。据国家林业局第二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截止1999年底,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841个县(旗)。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是我国主要沙源地,南方沿江、河、海也有零星沙地分布。全国流动沙丘面积42.72万平方公里,固定及半固定沙地46.30万平方公里,戈壁及风蚀劣地71.14万平方公里,其他14.14万平方公里。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长约4500公里、宽约600公里的风沙带危害北方大部分地区。二是扩展速度快,发展态势严峻。据动态观测,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每年1560平方公里,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90年代达2460平方公里,21世纪初达到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土地沙化的危害。沙漠化是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及社会问题,是地球的癌症,对我国的危害也十分惊人。

--缩小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相当于10个广东省的幅员面积,五年新增面积相当于一个北京总面积,我国每年新增1400万人口,而耕地却在逐年减少,建国以来,全国已有1000万亩耕地,3525万亩草地和9585万亩林地成为流动沙地。风沙逐步紧逼,2.4万个村庄、乡镇受危害,使数万农牧民被迫沦为生态难民,一些村庄、县城被迫多次搬迁,内蒙古阿拉善盟85%的土地已经沙化,并以每年150万亩的速度在扩展,专家预言,额济纳绿洲50年后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并非危言耸听。北京风沙源地之一,浑善达克沙地7年流沙面积增93%,坝上地区9年流沙面积增91%,

--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据中科院兰州沙漠所测算,我国每年风蚀损失折合化肥2.7亿吨,相当于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数倍。沙漠化使全国草场退化达20.7亿亩,占沙区草场面积的60%,每年少养羊近5000多万只;耕地退化1.16亿亩,占沙区耕地面积的40%。沙化地区耕地产量个别地方亩产几十斤,且要多次播种耕作。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中国荒漠化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我国每年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数省财政收入的数倍。1993年5月西北地区特大沙尘暴,新、甘、宁、内四省区72个县(旗)受灾,116人死亡,12万头牲畜损失,500万亩农作物受害,直接经济损失超4亿元。沙区现有国家级贫困县101个,占全国贫困县592个的17%。

--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有12亿吨来自沙化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开封段成为“悬河”。全国特大沙尘暴频发,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大气尘埃增加,空气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北方城市沙尘暴、南方泥雨影响到韩、日,引起国内外关注,成为生态环境外交的问题。

土地沙化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北方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加之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干旱少雨,对土地沙化起到了加剧作用。然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容量的压力,“五滥”等人为因素是造成土地沙化扩展的根本原因。

一是滥牧。据统计,我国沙区草场牲畜超载率为50-120%,个别地区高达300%,致使草场“三化”严重,内蒙古草原牧草亩产量由60年代的109公斤降到80年代的43公斤,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变成“老鼠跑过现脊梁”。1999年国家林业局监测区域61.9%(115.2万平方公里)的草地沙化、退化,是由于超载过牧造成的;

二是滥伐。局部地区因滥伐导致土地沙化十分严重。新疆和田地区因樵采烧柴,使胡杨、灰杨等天然荒漠林5年共破坏5.7万亩,青海柴达木盆地原有固沙植被3000万亩,80年代中期因樵采破坏致使1/3的土地沙化;内蒙古兰泰镇盐湖西北部105万亩天然梭梭林仅剩30万亩,5.6万亩盐矿床已有一半被流沙埋没;

三是滥挖。沙区滥挖中药材,搂发菜及无序采矿等破坏植被现象十分突出。每年进入阿拉善盟搂发菜的农牧民达10万人,内蒙全区因搂发菜破坏草原面积达1.95亿亩,其中6000万亩已经沙化。陕西榆林地区因煤田开发就使26万亩植被被毁,土地沙化。甘肃省因挖甘草5年间破坏草场502万亩;

四是滥垦。1994-1999年全国在固定沙地及草地上开垦的耕地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年均开垦3400平方公里,其中变成流动和半固定沙地的面积约占一半,当地群众痛心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变沙梁”;

五是水资源的无序利用。上游截水,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造成土地盐渍化,下游缺水,荒漠植被死亡。塔里木河及下游270公里河道断流,530万亩胡杨林枯死;黑河进入内蒙古绿洲的水量由过去的9亿立方米降至2亿立方米,东西居延海已干涸,1400万亩梭梭林枯死,沙化加剧。民勤绿洲,由于大规模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大片沙生植被干枯死亡,沙丘活化。

国外防治沙化的经验与教训,我国防沙治沙历程

新世纪初中国防沙治沙工作的对策思路

新时期,我国防沙治沙工作的对策思路是:遵循“保护优先,综合治理,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三道屏障,遏制土地沙化;明确责任目标,分区治理突破;解决六个问题,出台政策措施;健全六大体系,完善管理手段;治沙工程管理,项目责任到人。

(一)建设三道屏障,遏制土地沙化。

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本身是一种自然景观,治沙不是在戈壁滩上、大沙漠里种树,而是遏制沙漠化扩展的趋势,是在一定周边的治理。在中国有沙及沙尘暴存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通过林草生物固沙遏制住土地沙化是可以做到的。

一是对现有的沙地植被、荒漠植被进行保护。沙漠植被是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的一个主体,破坏容易,恢复难,因此要把保护荒漠植被放在第一位,不然所有的治理、植树造林最后都将功亏一篑。大沙漠里胡杨林的固土作用十分明显,年龄达几百年、几千年,红柳、梭梭、榆树、柠条、沙棘等也是尚佳抗沙树种,必须保护,没有这一块荒漠植被的维系,治沙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要加速依法划定原生沙漠封禁保护区、沙漠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国家沙漠(沙生植物)公园予以保护。依法采取强有力的植被保护措施,严禁滥垦、滥牧、滥采、滥挖、滥砍等破坏行为,保护好沙区现有植被;以草定畜,品种改良,舍饲圈养等措施,恢复和提高草原的生产、生态功能;采取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合理分配和协调利用。

二是因害设防,沿八大沙漠及四大沙地周边建立大型防风固沙林草带。在沙漠与绿洲之间依法建立大型固沙防护林带,围绕东西长4500公里,宽600公里的风沙带,政府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划出地块,组织群众实施逐年完成。

三是农田林网建设及沙化耕地退耕还林。巩固绿洲,在农牧交错地带加密农田林网;对风沙危害严重的干旱耕地,推广免耕法,“把根留住”耕作,扩大冬小麦面积等措施,减少沙尘暴灾害;对沙化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选好植树种草品种和模式,促进国家生态目标、农民增收致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以人为本,创新思路。我国在县财力不到1000万元/年,群众收入不到1000元/年的基础上从事生态建设的伟大事业,困难不少。通过监测、分析,中国土地沙化的问题,一些专家提出5%是干旱的气候原因,95%是人为因素,“五滥”是主要原因,滥垦、滥牧、滥采、滥挖、水资源利用不当。然而,这些都是表象,核心问题是环境的人口容量问题,人口过多,生存与发展对自然资源消耗过度。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提倡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在国家的政策制定上必须为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着想,按人、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开拓创新思路。

一是鼓励有关部门加大对沙区现有基本农田、草场的建设力度,提高单产。支持农业部门提出草场建设、舍饲禁牧或加大农田建设力度。

二是实施封(沙)山育林要解决农村的能源及燃料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进行农村能源建设工程试点调研,在南方地区可发展沼气池。沼气池建设实行四位一体,平均每个池需要4000多元钱,国家给予每户补助1000元左右,这样就避免了烧柴。与此同时,北方地区可发展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利用。

三是个别地区可生态移民,达到封山绿化目的。对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地方病严重等不适宜生产、生活的高寒、高山及偏僻地区,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搬迁,政府划定基本农田、补助房舍建设等措施,国家补助每户约2.5万元基本上可试点进行。允许基层把有限的资金统筹起来,包括封山育林、扶贫、退耕还林钱粮补助,进行生态移民封山绿化。

四是鼓励群众留住基本口粮田的情况下,增加投入提高单产,为加大其他沙化耕地退耕还林奠定基础。

五是国家的生态目标和群众的增收致富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有机结合起来,林业及生态建设必须寻找这种结合点。长期以来营造林工作目的性不强,这种观点必须转变。营造林要与我国大的生态目标衔接,与群众的增收致富、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结合起来。为此,生态建设首先要选好品种和模式,要发展一些适合当地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树草种。沙棘、柠条、梭梭(接种大芸)、甘草等品种及一些间作、套种模式效果很好。内蒙乌盟四子王旗原来群众在沙化耕地上种粮食,每公顷每年的净收入不到150元钱,而且因风沙危害要重播好几次,现在改为在沙地上种柠条,林草间作,每公顷净收入每年达到15000元钱,还有林药模式、林果模式等效果也很好。公司+基地+农户这种模式很有前途,一个县只要能选准了一两个项目,靠整个产业的拉动其生态建设就能有一个飞跃,群众的经济收入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沙区的老百姓还很穷,靠一家一户进行生态建设远远不够,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有规模地发展,最终才能达到生态建设与群众增收致富有机的结合。

(三)明确责任目标,分区治理突破。

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要求,到2003年,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9.6万平方公里,到2010年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22万平方公里,从2011-2030年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40万平方公里。全国防沙治沙规划送审稿提出,通过治理,近期目标,即到2010年,基本遏制沙化土地继续扩展的趋势。中长期目标,即到2030年,要在巩固前期成果的基础上,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观,形成初具规模的生态体系;到2050年,要在沙区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科学合理利用沙区资源,使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要达到此目标,任务非常艰巨,要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省、地、县,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加以考核,同时,工作指导上要先易后难,抓不同的示范点,抓不同类型区的治理模式,建立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分阶段确定治理目标,抓阶段性的成果,并进一步加强对沙化的监测与考核,给予地方政府领导权力、责任与压力。

根据有关治沙专家对我国沙区划分为五个类型区的实际,布局5个重点工程项目进行治理,形成全国防沙治沙格局。

--干旱的沙漠边缘及绿洲类型区。贺兰山以西,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以北,分布着七大沙漠,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沙漠、戈壁、绿洲相间分布。

--半干旱及半湿润地类型区。贺兰山以东、长城以北及东北西部,分布着四大沙地,年降雨量200-400毫米,干旱多风,植被稀疏,水源较为丰富。

--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青藏高原高寒地带,海拨3000米以上,降水量100-300以上,植被稀疏,生态脆弱。

--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湿润沙地类型区。黄河故道等冲积平原,水热较好,年降雨量500-800毫米。

--南方湿润沙地类型区。南方沿江、河、海零星分布沙地,年降雨量600-1200毫米以上,气温较高,沙地缺肥。

不同的类型区存在气候、地理条件、水肥土地现状及特点不同,主攻方向及治理对策不同,布局国家级或区域级重点工程分区治理,可取得明显效果。

--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以第二类型区的大部分作为治理重点,十年规划治理面积45.8万平方公里,工程范围包括5省区市75个县,总投资568亿元。

--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以第一、二、三类型区为治理重点,十年规划治理面积400万平方公里,工程范围包括14 省区市590县,总投资354亿元。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和新疆和田地区治沙生态建设项目。属于第三、一类型区,沙化严重,不加大治理,难以从根本上改善。西藏治沙项目规划,工程范围包括28县,总投资13.18亿元。新疆和田生态建设项目治理规划面积2.5万平方公里,工程范围包括11县(团、场),总投资19.1亿元。

--黄河故道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项目规划治理面积7.65万平方公里,建设范围包括3省85县,总投资16亿元。

--南方湿润沙化治理示范项目。试点示范建设范围14省232县。

(四)治沙工程管理,项目责任到人。

目前,国家花大量的资金和粮食搞生态建设,但个别地方群众反映工程质量差,钱粮不到位,“豆腐渣”工程等问题很多。必须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精神,强化工程管理。

一是实行地方政府工程管理责任制。把任务、目标、责任、钱、粮五到省,通过签订责任状等形式,使行政的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到省、地、县、乡、村、农户,并严格检查考核。

二是加强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实行两挂钩,即安排生产任务量时与钱粮挂钩,支付钱粮时与完成的合格面积挂钩。抓好两项基础工作,即规划设计和种苗供应。科技兴林要体现在规划设计之中。抓住检查验收和报账制管理两个环节,建立国家核查、省级复查以及县级全面自查的检查验收体系,县级检查验收的结果作为报账制的依据,县以上检验结果作为调控投资、进行奖惩的依据。

三是三个责任人到位。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特别是县长责任要明确;技术责任人制度,农、林、水、计委、财政、粮食等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项目责任人,也就是农民的责任人制度必须建立起来,避免群众管栽不管活,还要求国家给钱粮补助。总之,我们的治沙技术已过关,工程管理只要建立责任制,抓住两个重要环节、三个责任人到位,就完全有希望搞好治沙及生态建设工程。

(五)健全六大体系,完善管理手段。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和管理体系。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成立荒漠化(防沙治沙)协调或领导小组,在林业部门设立办公室。沙化严重的13个省、地、县林业部门设立治沙行政(事业)职能部门并设荒漠化监测中心(站);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尽快出台与法相配套的政策,规章制度。建立适应工程需要、有利于鼓励非公有制参与治沙的资金扶持、税赋优惠、土地利用政策和保护治理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政策机制;

三是健全科技支撑、技术推广体系。制订防沙治沙标准、规程、规则、办法,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加强与工程配套的科技攻关研究,建立技术分级培训制度,做好科技支撑组织保障建设;

四是建立国家、省、县三级荒漠化、沙化监测和预警体系,实施有效监控,实行定期通报制度;

五是健全执法体系,实现依法治沙,做好《防沙治沙法》、《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宣传、执法。

六是履约及治沙国际合作体系。通过中国履约执委会秘书处向联合国公约秘书处、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沟通、宣传,并积极寻找引资合作机制,拓宽治沙技术、政策及国内外合作领域。

(六)研究六个问题,出台政策措施。

一是要树立防沙治沙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步推进的意识,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为切入点,解决防沙治沙工作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问题;

二是要按照轻重缓急的要求,对全国沙化土地进行科学区划,从国家经济、生态的宏观区划入手,解决防沙治沙的战略布局问题;

三是要从分析导致“五滥”的深层次原因,从土地沙化形成的根源入手,解决防沙治沙的战略措施问题;

四是要遵循物质利益驱动的原则,从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的政策机制入手,解决防沙治沙的原动力问题;

五是要形成守土有责,失土受罚,优土受奖的机制,从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入手,解决防沙治沙的责任制问题;

六是要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从加快沙区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入手,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解决农牧民群众的致富问题。针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出台新办法,实现新突破。

我国防沙治沙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崇高而伟大,治沙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有坚决、有信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让干涸的荒漠土地焕发出青春的容颜,祖国山川更秀美。

我国荒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据统计,内蒙古的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的主要人为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内蒙古的牧业和农业历史悠久,人口众多,长期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垦和放牧。这些活动破坏了草原植被,导致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过度采煤和石油开采。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长期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采矿和开采。这些活动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破坏了地表和地下水源,导致荒漠化的加剧。

水资源过度开发。内蒙古的水资源相对匮乏,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长期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这些活动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导致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沙尘暴和气候变化。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风沙频繁,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荒漠化现象也得到了加剧。

总之,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缓解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