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柳地质公园因什么而得名

野柳地质公园在哪里_野柳属于什么地貌

野柳的地层主要由倾斜的层状沉积岩所组成,海岬与海湾的形成是因软弱的岩层被海浪侵蚀後凹入形成海湾,坚硬、抗蚀力强的岩石便相对突出形成海岬。

简介: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新北市万里区,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长约1700公尺,由于海蚀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海蚀洞沟、蜂窝石、烛状石、豆腐石、蕈状岩、壶穴、溶蚀盘等绵延罗列的奇特景观。

概述:

野柳风景区位于台湾基隆市西北方约15公里处的基金公路,是一突出海面的岬角,长约1700公尺[1],远望如一只海龟蹒跚离岸,昂首拱背而游,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野柳龟。受造山运动的影响,深埋海底的沉积岩上升至海面,产生了附近海岸的单面山、海蚀崖、海蚀洞等地形,海蚀、风蚀等在不同硬度的岩层上作用,形成蜂窝岩、豆腐岩、蕈状岩、姜状岩,风化窗等世界级的岩层景观。

自然气候:

台湾夏季为西南季风,冬季则为东北季风,有时也会受气团位置而改变风向,例如夏季八月太平洋高气压西伸受所吹的东南风,秋季干燥而凉爽的东北风,常见于十月,或是温暖的东风,常见于冬季冷气团东移出海变性后。

野柳地质公园因什么而得名

台湾东北的著名风景名胜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北县万里乡,是突出于北海岸的狭长海岬,在千百万年海水的浸蚀、风化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蕈状石、烛台石、海蚀洞等地质奇观,使长达1700公尺的海岬,成为台湾北部最负盛名的地质公园。令人拍案叫绝的蕈状石,无疑是野柳最引人注目的聚焦点。一颗颗活像一只只大磨菇的蕈状石,是因岩层受海水数十万年的浸蚀,那些砂岩中质地苏软的岩石慢慢被海水浸蚀消失了,而坚硬的结核慢慢露出水面,再经风吹、日晒、雨淋、海浪的吹打,千姿百态的蕈状石。整个风景区蕈状石约有180个,有如置身奇岩石林之中。其中, 犹如女王般雍容尊贵的形态,更成为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烛台石也是野柳独有的海蚀景观。烛芯是岩层中较坚硬的石灰质球形结核,在海水的长年累月浸蚀下逐渐形成。而那些蕈状石上布满大大小小的蜂窝状被称之为蜂窝石的礁石,形如姜状、棋盘状、豆腐状、壶状礁石,以及海蚀洞,令游人无不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省万里乡,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长约1700公尺,由于海蚀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海蚀洞沟、蜂窝石、烛状石、豆腐石、蕈状岩、壶穴、溶蚀盘等绵延罗列的奇特景观。

台湾四面环海,优美的海岸景观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景色。位于台北县万里乡的野柳地质公园为台湾北部著名的地质公园。 野柳地质公园

万里乡为突出于北海岸的狭长海岬,经千百万年的侵蚀、风化的交互作用,逐渐形成蕈状石、烛台石、姜石、壶穴、棋盘石、海蚀洞等地质奇观,让全长1700米的海岬,成为台湾最负盛名的地质公园。野柳地质公园奇特景观(20张)再加上周围丰富的海洋生态、渔村风情等多元地貌,让野柳成为深具教育、观光与游憩功能的著名旅游景点。 野柳,还是候鸟们南迁到达台湾的第一站,也是北返时最后一个可以歇脚的地点之一。每年南迁北返之际,尤其是3月、4月与10月,是观赏过境鸟类不可错过的地点。其中又以白眉巫、黄喉巫、戴胜、授带鸟、黄眉柳莺、乌灰鹤、黑鸫等稀有鸟类更为人们津津乐道。野柳为大屯山余脉伸出海中的岬角,因大海波浪的常年侵蚀、岩石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野柳各种奇特景观。

编辑本段风景区

野柳地质公园风景照(11张)5分三大区:第一区女王头、仙女鞋、乳石等,第二区豆腐岩、龙头石等,第三区海蚀壶穴、海狗石等,适合作地质教学的田野调查课程。 蕈状石的演育过程要历经千百年,一颗颗活像是大香菇的髦状石,是野柳最引人注目的风景。宣状石,因外观像是一柱擎天的巨型香菇,因此又称为擎柱石,整个野柳公园内有180余个,完整地记录了蕈状石的演育过程。 女王头——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 蕈状石是野柳最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观,尤其是“女王头”雍容尊贵的形态,早已成为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女王头本身就是一个蕈状石,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状石大致相同。由于它的颈子修长、脸部线条优美,神态像极昂首静坐的尊贵女王,大家才特别称它为“女王头”。